不同于奥斯曼帝国,因为奥匈帝国只是一个中欧共主邦联国家。
是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共同组成的国家,但两个国家内部却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除了外交和国防、对外事务方面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刚开始奥匈帝国是仅次于沙俄帝国的欧洲大陆第二大国,人口也仅次于沙俄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欧洲第三位,同时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十一个主要民族一同商议决定。
可当时的欧洲各地,各种民族独立的思想不断发展,但在约50年间的共和发展中,奥匈帝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倒也在不断前进,也实现了现代化与开明的改革,不过长期以来,奥地利和普鲁士为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一直在处于明争暗斗阶段。
所以在1866年爆发了普奥战争,最后却因为奥地利战败与普鲁士签订和约,随后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联邦,为统一德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战后的奥地利国力衰竭,最后决定匈牙利与奥地利合并建立奥匈君主国家,奥匈帝国皇帝兼任匈牙利、奥地利国王,这样奥匈帝国的版图内就包括有里雅斯特、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加里西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以及现在的匈牙利和奥地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二大国,但是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
在李宁宇的眼中,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殖民帝国,而奥匈帝国则是共和帝国,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起码在实力上,奥匈帝国是远东集团未来发展中潜在的威胁,而奥斯曼帝国则是即将倒塌的大厦。
这一点,李宁宇和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有着一样的认同,所以为了不让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抱成一团,李宁宇便于威廉二世达成了一些心照不宣的战略同盟,同时还拉上了协约国老大英国,一起向奥匈帝国发难。
毕竟在协约国的眼中,奥匈帝国也是他们潜在的威胁,如果能让同盟国失去这个潜在的盟友,他们非常愿意看到。
奥斯曼帝国单方面撕毁了合约,那么远东联军自然就开始了进攻,此时巴尔干地区的战事已经到了接近尾声的时候,不过除了投降的保加利亚以外,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还在继续作战。
而从入侵沙特阿拉伯地区开始,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了长达四个月之久,所以在庞大的军事费用开支面前,哈米德二世逐渐力不从心起来,再加上还需要应对国内各地爆发的起义运动,最后奥斯曼与远东联军,不得不再次回到谈判桌上。
这是双方的第二次谈判,也是最为凌厉的一次谈判,由李宁宇亲自披甲上阵主持,而谈判的筹码也翻了一倍之多。
但整个谈判过程中,李宁宇明白一件事情,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巴尔干是一个重大的火药桶,这里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但围绕着巴尔干地区土地的战争,并不是因为巴尔干各民族好战所导致,主要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