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螯龙型远程补给/指挥艇默默的潜伏的水下,这是一种大型的,具备了大功率发动机,产生足够电能。负责有接收停息,并带有大功率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相对较宽的甲板以及冷库,可以接受并储存飞艇的补给。
正是由于有了它们的存在,才可以使狼群这种潜艇的活动方式,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另外这种潜艇跟随狼群,但并不作战,主要提供补给及信息支援任务。
此刻一根长长的带有电线的吊索,正把一个无线电浮舱放到海面上去,以接受最新的作战指令。
潜艇的瞭望塔上,带着日本海军的战旗标志。不同的是那种带有下流意味的旗帜,已经从日本消失。如同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那是一面青天白日旗。
如同日本海军的其他舰队一样,由这艘螯龙型远程补给/指挥艇指挥的其他五艘“蟠龙级-d”型远程攻击潜艇,在它的附近排成潜伏阵形,航行在美军侦察范围之外的角落里。
由中川少佐指挥的这艘螯龙型远程补给/指挥艇控制的,五艘“蟠龙级-d”航程攻击潜艇组成的攻击群,与其他几支潜艇部队组成的攻击群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美军登陆舰队的航母,可能驻扎的位置附近进行潜伏。
目的是在在开战之初,就配合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对美军的登陆舰队进行主要攻击。如同他们接到的命令一样,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掉美军登陆动支援舰队中的三艘中型航母。
因此随着来自于中华联邦灵宵殿卫星集控中心的信息,中川带领其余五艘潜艇,赶在美军到达之前,潜伏到海底。它们将在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与赶来的日本海军舰队交战时,向登陆集群的航母发动决死攻击。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中川率领自己的编队到达指定位置后,除过每天一次使用无线电浮舱获取信息之外,整个潜艇连一丝一毫的动静也没有。潜伏在海面下的潜艇,使用制氧机制造氧气,使用化学方法置换空气中的废气。
对于螯龙型远程补给/指挥艇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倘若他们的埋伏地点错误,那么在开战的时候,就不可能出现在攻击美国海军舰队的范围之内。
“蟠龙级-d”是远洋攻击型潜艇中的第四种改进型号,水面最高航速16节,水下最高航速18节。水上航程15500海里/12节航速水下航程56海里/6节航速,设计下潜深度300米。
尽管它比德国人未来的主力潜艇好不到哪儿去,但这种潜艇装上了雷达、拖曳声呐与舷侧测距基阵,另外也装备了简易目标运动分析计算机,可以迅速较为准确的计算出目标的方向与距离。
当然也不必想得过于复杂,与中华联邦的“蟠龙-g”上的计算机相比,这玩意就像个计算器一样简单。
除此之外,还有线导鱼雷与反自导鱼雷的诱饵弹,和浮漂式无线电通讯系统也使他们具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固然他们拥有中华联邦生产的,“刺鱼-d”533毫米电动线导鱼雷。这种鱼雷使用铅酸电池,射程33节最大射程10000米。
可对于海上的攻击而言,这绝对不是一种足够的距离。
因此,对于美军登陆舰队的航母所采取的,是一种饱和攻击的手段。除过海面下几支预先潜伏的儿媳之外,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神风多用途轰炸机”上,装备了来自德国的使用酒精与氧气的“蜂鸟”的轻型反舰飞弹。
所有这些攻击手段,将会在美国海军到位,准备向瓜岛进攻时开始进行。这就要求,日本海军舰队,始终必须保持在美国海军侦察手段的外面。最少直到此战开始之前,不能允许他们被美国人发现。
为些,灵宵殿卫星集控中心始终使用卫星,从太空里追踪着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位置。使海底的狼群与水面舰队,始终保持在美军侦察手段可以达到的位置之外。
当有了卫星这种世界独家而且绝密的手段协助时,加之日本海军的谨慎行动,就构成了唐云扬指挥下,向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示威的举动。
而且,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也是在唐云扬记忆中相当敌视中国的一个人。他赞成日本的崛起,在韩战时也赞成对中国使用核弹。也许在这里他还没有这些想法,但唐云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