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过过彝族年,但还没有在这么地道的彝家来过。
过了两分钟,张娜和林弱水一起抬着一个大木盆走了出来,木盆里装满了拳头大小的肉块,远远的就闻到了香味。
陶潜知道这便是坨坨肉了,而且他还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因为当年在那彝族老师家里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就去帮过忙,自己也在旁边看着。
其实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
先把猪肉羊肉牛肉这些洗干净了,切成拳头大小的放到大锅里煮,不过一般都是猪肉,熟了过后便捞起来,然后在放到锅里炒,但这炒的时候就需要一些东西了。
一边炒要一边放作料,一些平常的作料不说,最主要的是老林里一种叫木浆子的植物的枝叶,一定要用这个放到锅里一起炒,那样才能出味。
这么大块的肉,当然需要许多的油。彝家炒坨坨肉不是用熬好的猪油,而是一边炒一边把生猪油拿到锅上边烧,让烧出的油滴到锅里边,然后在慢慢的炒。当然火候要掌握好,如果炒焦了,那就不好吃了。
所以做坨坨肉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做过的只能打打杂,像张娜刚在里边也只是帮忙递一些东西之类的,没有去炒过,连烧火都轮不上她,不过她打杂也打得开开心心的,因为这些都是十分新鲜的东西,加上锅里时不时传来的那些香味,让张娜止不住的吞口水。
彝族过年是不放炮的,只有丧事的时候彝族才会放炮。所以虽然外边十分热闹,但依旧没有想汉族过年一样爆竹响连天那种情况。
虽然坨坨肉已经端出来,但大家也不好下手,因为主人家还没有出来,还有其它的菜也还没有上桌,虽然彝族很热情,大家也不好喧宾夺主。
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不过依旧艳阳高照,加上周围热闹的气氛,大家也感觉到一些燥热起来。
张大山更是早早的把外套脱了,等待着主人家的出来,心里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陆续的羊肉汤、荞耙(荞麦做的饼子,彝族特色的干粮)、各类炒菜都端上桌来了。
彝族的菜品本来是很单一的,基本就是坨坨肉、羊肉汤,但现在受到汉族过年的影响,也学会了做一大桌子菜品,那样吃起来不会腻。
很多彝族的习惯大家都不懂,也不好主动行事,待两个中年主人走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起来行礼,表示打搅,那中年汉子一脸的激动,表示欢迎,而那女主人竟然是挺着个大肚子出来的,看样子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不过彝族女子和一些农村的媳妇可没有城里的那些人讲究的多,怀着孩子照样做事,所以大家也都没有觉得稀罕。
每人面前发了一个土碗,所谓土碗就是彝族人自家烧制的碗,还带着泥土的颜色,所以叫做土碗,大一些的叫斗碗,小一些的叫细碗,而大家面前放的都是斗碗,这明显是用来装酒的。
中年走到一个木桶旁边,把塞子取下,对着大家说道:“来装酒。”
大家陆续的拿着斗碗往木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