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在美国的美籍员工也都跟着凑热闹,无一例外,也都报了名。马尔代夫子公司的所有本土员工,也都报了名。
而作为公司主体的华夏籍员工,更是踊跃报名,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有超过一千五百名员工报名,占了公司总员工数量的九分之一还多。
总公司对这些员工一视同仁,让他们先做一份测试卷,这份试卷是国家航天局提供的,考核测试者的智商高低、情商水平、所掌握的知识的丰富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的高下。当然,这只是初步筛选,后面还有更多的测试环节等着他们,想成为华夏的第一个太空游客,不过五关斩六将,肯定是不行的。
刘士卿本想成为国内的第一个太空游客,只可惜身边的人不同意,总装备部、国家航天局也不肯放行,他也就只能眼馋的看着了。
就在银河实业内部选拨宇航员如火如荼的时候,全世界的汽车行业突然掀起了一阵突如其来,让人眼花缭乱的卡狂潮。日本的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和三蔫汽车在日本本土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成功的开发出了陆空两栖汽车,该款汽车采用氢气做为动力,每次加满氢气后,可以在空中飞行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之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全球总部宣布他们也成功的开发出了陆空两栖汽车,并且在全世界接受订单,每台陆空两栖汽车的售价,根据型号的不同,售价为一百五十万美元到五百万美元不等。
紧接着,德国的梅赛德斯一奔驰公司,宝马公司,英国的莲花公司等等全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也都宣布掌握了陆空两栖汽车的生产技术,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接受预定。
这些汽车厂商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预订价基本上都是一百五十万美元到五百万美元左右,即便是稍有出入,出入的幅幕也不是很大。
当初,银河实业把陆空两栖汽车卖给赛亚王子的时候,两辆车就卖了五千五百万欧元,之后又卖了一百辆陆空两栖汽车,得到货款四十亿欧元。论起陆空两栖汽车的单价来,银河重工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显然,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厂商已经暗中联合了起来,要对银河重工的陆宴两栖汽车进行围剿,而且一上来,就到了拼刺刀见红的程度。他们宇肯以赔钱或者微利的价格,也要把银河重工给挤垮,迫使银河重工让出陆空两栖汽车这个市场。
以往,美欧日等地区和国家的公司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是最不屑打价格战的,他们甚至因为华夏产品定价远远低于他们,而屡次把华夏的企业告上世界贸易组织或者本国的商务部,最终导致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一些不利于华夏企业的仲裁。
但是这一次,却是抢占世界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和主导权的战争,一场不见硝烟却可以主导本国汽车工业前途和命运的惨烈战争,没有人愿意放弃,更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方面落在华夏人的后面。
一百五十万到五百万美元,这是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厂商,特别是美欧日的汽车制造厂商所能够接受的底限,在这个底限范围内,不但是他们在陆空两栖汽车上,盈亏与否的关键节点。同样这个价格区间,也是他们所认为的比银河重工所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的成本价低一些的价格,在这个价格范围内打价格战,他们有取得胜利的决心。毕竟他们有着银河实业所没有的很多优势,像什么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用户忠诚度,成本优势等等,都是他们自认为比银河重工强的地方。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银河实业总部会对银河重工施以援手,在银河重工出现亏损的时候,往银河重工进行增资。不过这些美欧日的汽车制造厂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比较一致的认为银河实业虽然盈利能力很强,但是花钱的无底洞照样很多,银河实业出现这么多的高新技术产品,投入的科研经费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赚的钱再多,也得被科研费用吞噬到一大部分,再有银河实业一直在主导着搞海水淡化西输工程等多个大型工程,这些工程也都是非常花钱的,银河实业的盈亏水平有一大半的可能要比表面表现出来的差很多。
感谢“工业粮食、我是天上一片云”的打赏,谢谢,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币山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