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不顾群臣反对,坚持让杨日礼入宫即位。王太后认为陈元昱是上上一任安南国王的长子,却没能继承王位,而陈日礼是陈元昱的儿子,继承王位是理所当然的事。就这样,杨日礼成了安南国的国王。”
“陈日熞,也就是杨日礼即王位后欲改回原姓,这导致了安南王陈氏宗室的愤怒,合力推翻了杨日礼,拥立陈日煃的弟弟陈叔明为王。陈叔明继位后,废杨日礼为昏德公,不久后将他杀死。两年后,陈叔明让位于其弟陈日煓,自称太上王。”
朱棣听到这里,忍不住感叹道:“这个陈日煃当真是昏聩,却不知陈叔明秉政手段如何?”
“回陛下,陈叔明之昏聩,比之晚年的唐玄宗更甚。”陈洽直言道。
朱高煦道:“且细细道来。”
“是。”
陈洽恭声道。
“自洪武初期,陈氏王国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南方的占城国国君阿答阿者雄姿英发,国力强盛,屡次入侵陈氏王国。”
陈洽接着道:“陈叔明让位于其弟陈日煓之后,新任安南国国王陈日煓为了树立威信,亲征占城国,竟然战死于阵中,太上王陈叔明便改立陈日煓之子陈日炜为王。”
“陈日煓亲征占城时,胡季犛是此战中的统帅,但由于其与太上王陈叔明的裙带关系而免于被罢官。此后占城国势力更加强盛,甚至一度打到都城升龙城下,安南国却无力制止。”
“虽然陈日炜是安南国的国王,但他没有实权,执掌政权的仍然是太上王陈叔明。陈日炜在位期间,权臣胡季犛的权势越来越大,引起了陈日炜的恐惧。”
“陈日炜见太上王宠信胡季嫠,与诸臣谋划,试图除掉胡季犛以增强王权,但胡季犛抢先向太上王陈叔明进谗言,陈叔明竟然逼迫陈日炜退位,改立陈日焜主国事。”
陈洽担心朱棣与朱高煦理不清人物关系,特地解释道:“陈日焜是陈叔明之子,而陈日炜退位之后,不久即被迫自杀。”
“洪武二十三年,占城国国君阿答阿者阵亡后,占城逐渐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后,胡季犛大肆屠杀安南国王陈氏宗室,为篡位铺平道路。此时,太上王陈叔明终于察觉到胡季犛的权势太大,对陈姓王室构成了威胁。但此时胡季犛的权势已经凌驾于陈叔明之上,陈叔明根本无法制之。”
朱棣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感慨,权臣胡氏与安南国太上王简直就是翻版的安禄山与唐玄宗。
“为了防止胡季犛将来篡位,陈叔明命画工画了四辅图,并将其赐予胡季犛,要求他忠诚地辅佐陈氏安南王。”
陈洽不敢让朱棣与朱高煦久等,而是立即补充道:“所谓四辅图,即我中华历史上周公辅佐周成王图、霍光辅佐汉昭帝图、诸葛亮辅佐蜀后主图,以及安南国历史上苏宪诚辅佐李龙翰之图。”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久陈叔明又召胡季犛入宫,从容地对胡季犛说:‘平章亲族,国家事务一以委之,今国势衰弱,吾方老耄,即世之后,官家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胡季犛听到此话后立即免冠叩头谢恩,同时指天地誓曰:‘臣不能尽忠戮力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
“可惜陈叔明死后,胡季犛篡位之心日盛,接着杀死了反对他的陈姓宗室抚军司陈元渊等人,并将陈元渊的陈姓改为枚。至此以后,安南国国王陈日焜年幼不懂事,胡季犛担任了辅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之职,军政大权于一身。”
“洪武三十年,胡季犛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安南国的大权,不顾群臣和僚属的反对,派遣官员前往他的根据地清化府建造西都城,并效仿曹操迁到许都的先例,将都城自升龙迁到了此处,迁百姓以实其地。”
朱棣抚须笑道:“没想到在安南之地,竟然也有熟知我中华历史典故的人,这个胡氏伪王,倒是颇有几分奸雄之姿。”
“陛下,胡氏伪王远不及魏武帝。”
陈洽恭声道:“此人行迹恶劣,品德败坏,实乃安南国之贼。”
“胡氏迁都之后,又胁迫陈日焜禅位于陈少主,逼迫陈日焜入道观成为道士。不久,胡季犛作诗建议陈日焜自尽,但陈日焜不从,胡便派遣麾下将军把陈日焜缢死。”
“陈少主即位时年仅三岁,为胡季犛的女儿所生,此时胡季犛篡夺王位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
“安南国的太保陈元沆、柱国陈日暾、上将军陈渴真、车骑将军范可永等人拥护陈氏,欲杀胡季犛,结果事泄,连同家眷共三百七十余口男丁全部被杀,女人没为官婢。”
“为了彻底铲除忠于陈姓王室之人,胡季犛派人伪装成强盗,故意打着支持陈姓王室的旗帜四处掳掠,胡季犛以除贼名义,到处搜捕陈姓王室的支持者,使得安南国人心惶惶,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此后胡季犛穿黄色龙袍,住在仁寿宫里,出入使用国王的车仗。其次子胡汉苍称摄太傅,住在皇元殿之右,长子胡元澄也受封司徒。”
“次年,在胡季犛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犛称王。胡季犛最初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废陈少主自立。胡季犛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是虞舜、胡公满后裔,乃僭越立国号为大虞。”
“胡季犛虽然篡夺了王位,但遭到了陈氏遗臣的一致反对。在强大的压力下,胡季犛不得不在同年底传位子胡汉苍,胡汉苍由陈姓王室徽宁公主所生,而胡氏伪王本人则以太上王的身份掌握实权。”
陈洽说到这里,起身向朱棣、朱高煦作揖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关于安南国近几十年的政权争夺史,臣已经说完了。”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陈洽退下,并说道:“朕准你三天假,好生休息。”
“谢陛下圣恩,微臣告退。”
陈洽再次行礼之后,躬身退了下去。
待陈洽离开后,朱棣望着朱高煦,欲言又止。
朱高煦道:“父皇是想说安南国近几十年的政权交替太频繁了?”
朱棣感叹道:“朕听了这些事,越发认为我老朱家得天眷顾,是承天命而立,朕能有你作为太子,何其有幸耶!”
他顿了顿,接着道:“胡氏伪王能篡权,岂不是陈叔明的纵容?而陈叔明以太上王执掌大权,贪恋权位,以至于被小人蒙蔽,屡次听信谗言,最终害得其子孙断绝,何尝不是其咎由自取?”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可以知兴衰。那陈叔明应该也是读过史书的,岂不知安禄山是何人?”
朱棣感慨一番之后,看着朱高煦问道:“你带陈洽来讲述安南国近几十年的历史,是想劝朕暂时不要郡县安南?”
朱高煦起身拱手道:“父皇明鉴,南征大军之所以能够快速且顺利的平定安南,其主要原因是胡氏伪王多行苛政、民心不附,而朝廷出兵,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兴亡继绝,自然会受到安南臣民之拥护。此番朝廷举兵讨伐安南胡氏政权,可谓是仗义之举。”
“但眼下仅仅以安南耆老等一千多人的请愿,便盲目乐观的郡县安南,虽然面子上勉强说得过去,可终究是自食其言。”
“自汉至唐,安南虽曾多次成为我中华领土,但自唐末宋初之时,已独立成国,若骤然回归朝廷管理,必会遭到安南国境内忠于陈氏王族之辈的反抗。”
“即便朝廷派兵扑灭反叛,可人心逐利,人心易变,今日拥护朝廷,明日一旦对朝廷政策感到不满,便可能会在叛军的蛊惑下开始反对朝廷。如此,安南之乱则会不断反复,虚耗我大明国力。”
朱棣沉思片刻,觉得朱高煦说的有理,于是问道:“你有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