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密度认知。
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太轻而易举了。
如果不是为了引发别人的猜疑,他早就直接把这项数据,提高到96%以上了。
所以能把良品率提高到91%,莫世文已经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
他还需要去帮助周崇华,完成第一批招聘人员的筛选工作。
然后,就可以回香江,继续从事自己的研发……嗯,山寨了。
比如,为亚力克既将要推出的电脑,写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什么的。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儿。
而随着芯片正式大规模量产,亚力克也要回归英吉利了,万事俱备,就欠时机一到,开始攻城略地了。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配置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也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展。
其主要作用,一方面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
另一方面就是支持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
说白了就四个字,承上启下。
向下控制硬件,以及向上支持软件的运行。
操作系统出现的时间,要比计算机的诞生时间晚很多。
它是在人们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系统功能,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最初的计算机工作,完全是手工操作方式,完全发挥不出CPU的高效和高速。
所以就出现了批处理系统,也就是在计算机上,加载一个系统软件,用它控制计算机自动、成批的处理程序、数据和命令。
但因为局限于主机内存,仅能存放一道作业,在等待低速的I/O完成状态时,CPU空闲率有极大富余。
于是就出现了多道程序系统,实现了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交替在CPU中运行,可以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这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多道批处理系统。
但这种处理系统,有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不提供人机交互,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分时技术,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成为后世计算机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操作系统。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多道批处理和分时系统,虽然满足了资源利用率,以及系统响应时间,却无法满足实时控制,以及实时信息处理。
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实时系统。
比如对飞机、导弹的自动控制、实时处理测量数据,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再比如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需要实时处理监测数据,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等。
于是,操作系统的三大基本类型,就这样凑全了……
那就是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三者随意组合,就能达到某种专向的计算机类别。
但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
于是有人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发通用操作系统,想要把这三者组合在一起。
后来才发现,受限于当前的硬件条件,而系统又过于复杂和庞大,所以,都慢慢放弃了。
但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1973年出现的UNIX操作系统。
它建立了一个精干的核心,保证了其功能的强大,又在核心层之外,可以做到支持庞大的软件系统。
至此,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基本结构以及组成,已经趋于完善。
而提到Unix系统,就不能不提一下它出现时的惊艳。
初代的Unix,采用了200多条程序命令,虽然内核很小,但是功能极为精简强悍。
当时传统需要用100行到1000行代码的程序,用Unix不超过10条命令就可以解决。
这种高效率,直接震惊了所有人。
但是,当时的Unix,是属于贝尔实验室的。
也算是与伯克利大学,合作开发出来的。
所以,Unix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在学校里蔓延了开来,包括其源代码。
而基于这份源代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多种版本,这其中就包括BSD,也就是苹果的操作系统的源头。
1979年,也就是在今年,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AT&T,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将Unix的版权收了回去。
并特别提到了“不可对学生提供原始码”的严格限制。
当时安德鲁·塔能鲍姆教授为了教学,就参照Unix的功能,写出了一个Minix系统。
而这个系统,也成为了后来林纳斯·托瓦兹,构建Linux初代系统的基础。
莫非想要做的,就是提前把Linux做出来,但不会照搬照抄。
他会综合MacOS、Windows和Linux的优点以及缺点,打造出一款优秀的操作系统。
比如Linux的开放性、多用户特性、多任务和多线程、特有的设备独立性、丰富完善的内置网络功能都是它的优势。
但缺点,却在于比较依赖于硬件的支持,操作性也不太方便实用,说白了,就是不太人性化。
比如MacOS的桌面文件分类,软件全屏模式就挺好……但是生态是真烂,软件也少,还有那个奇葩的文件管理器和状态栏等。
再比如Windows,这个不说也罢,优点多,缺点更多……
莫非需要做的,就是继承发扬这三款操作系统的优点,尽量摒弃他们的缺点,打造一款属于自己全新的操作系统。
他只需要明白,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持续优化,提升效率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无非就是将复杂的任务,进行简单化处理。
这个道理莫非自然也懂。
所以,从开始就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路,然后一点点的添加、润色,又怎么可能是别的操作系统能够媲美的?
嵌入式系统和移动端系统暂时放一放,但个人电脑的桌面端,以及服务器领域,是一定要争的。
他把这款操作系统的命名为……“昆仑”。
我就是让你们这些凡人顶礼膜拜,想求道,可以,拜上来吧!
他甚至考虑过,是不是把基于昆仑内核的,用于桌面端和服务器领域的操作系统,给直接开源。
他缺的不是钱。
是影响力,是迅速普及并迅速占领市场的能力,也是悄无声息打破垄断的最佳方式。
回来一次,总要做点什么的嘛……
这里还要说一个题外话。
Linux其实就是一个内核,它是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平台。
内核提供系统服务,比如文件管理、虚拟内存、设备I/O等。
它和外围程序,包括编译器、词法/语法分析器、底层函数库集成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然后才能实现交流并接受命令,读取数据或将其存入硬盘、软盘、磁带、打印机,控制内存使用,以及运行其它软件。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Linux擦操作系统。
其实指的是GUN/Linux,既采用Linux内核的GUN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