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回宫的路上,杨广很高兴。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就连西征吐谷浑的大获全胜,他也没怎么开心,因为他也知道,大隋守不住的,敌人有马,人多也没有用,追不上的。
等你撤退了,敌人就会再回来,农耕民族打游牧民族,几千年都是这样,汉武帝耗尽整个国家的力量,也没能消灭匈奴。先皇时,名将如云,也无法将突厥从地图上抹去,只能是令其臣服——口服心不服。
所以,他也没打算让吐谷浑降服,目的是威慑一下,只要他们不捣乱西去的商路就行了,没有西边商路的支持,只是国家财政这点收入,不要说天下百姓了,连养活皇室都困难。
他已经记不起自己上次如此开心,是什么时候了,是杀高颎?还是杨素死?杨广的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人,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脆弱的,空虚的,总是觉得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无论你是天才,还是伟人,都是一样的,所以人是需要别人认同的——
没有人认同,那么自己的内心就会生出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如果没有磨炼过意志,心态就会在这种彷徨中崩溃。
杨广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认同,原来还有一个杨素,现在一个都没有了。他身边的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大业】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有多伟大,就只会一味的奉承,让他感到索然无趣。
但杨素已经死了,也幸好他死了。
得知楚国公杨素去世的那一天,是杨广登基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天。但内心深处,却也没什么高兴的,朕少了一个知己。
虽然贵为皇帝,但杨广这辈子真正开心高兴的时候真不多。
但今天他是真的高兴,自己是佛,只不过陨落了,而释迦佛祖都说了朕的悟性第一。这让他本来空虚的内心,一下子就填满了。
杨广本来还想问问李智云,佛国是什么样的,还想问问域外邪魔到底是什么东西,他有几百个问题要问——但李智云哈欠连天,困得眼泪和鼻涕都流出来了,也只能暂时作罢。
以后还有机会问,朕要好好收拢这个佛子灵童的心,让他依靠朕,依赖朕,但这样做,就需要重用李渊——
李渊!他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他究竟是不是个扮猪吃老虎的枭雄……杨广的心中举棋不定。
“陛下,段尚书来了。”萧瑀在旁回道。
“宣他进来。”杨广走到窗前,向外看着——
马车始终行驶,段文振却轻松的从马背跳上车,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此时却仍旧身形灵活,看得杨广十分满意。
“臣段文振拜见陛下!”
“爱卿起来吧!”杨广颔首微笑,“看到段爱卿身手依然敏捷,朕深感欣喜。”
“谢陛下夸赞,”段文振说道:“臣这些年武事可从未敢放下,只盼有一天为陛下效力。”
“好,说得好!朕正有一件大事要你做。”杨广敛起笑容,“前些天朕问过你,欲平定辽东,当用何策,你考虑的如何了?”
“回禀陛下,辽东情势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定的,需要从长计议,”段文振说着,却发现杨广的脸色阴沉下来,心中不由叹息,皇帝这性子太急了,做事情总是没有耐心,嘴上却说道:“臣有一策可定辽东。”
杨广不置可否,淡淡地说道:“爱卿说说看。”
“固守幽州为第一步,因为幽州是东征的基地,不容有失,所以陛下派遣一位能吏坐镇幽州,既可以安抚突厥等部落,又能离间契丹与高句丽的关系,
同时打击高句丽越境的军队,一则扬我国威,震慑室韦等部落,使其不敢援助高句丽,二则可封锁敌人入境路线,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深入敌境,骚扰敌人的补给线,使其边境补给困难,军心懈怠——”
“接下来,派出水军打击高句丽的海上路线,断其商贸,高句丽境内山地居多,本就没有多少粮食,只要围上五年,敌人就会自乱阵脚。”
“最后,等高句丽的边防形同虚设时,陛下只须遣一位大将军,统精兵十万直进平壤,同时由水军配合,当可一战灭其国。”
杨广想了想,知道段文振的策略确实稳妥,但这不是他想要的,高句丽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要速战速决,才能显出大国威仪,以震慑四方蛮夷。
“若是朕多派些士兵,水路并进,可以多久平定辽东?”
“这——”段文振想了想回道:“陛下这不可行——”
看到杨广的眼色不善,连忙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高句丽那些地方都是险峻之地,两山之间立一小城,就可以阻挡我大军前进,所以敌人若是心存死战,我军将是寸步难行,就如同当年的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
杨广紧皱眉头,他知道这场战争,韦孝宽依托玉璧易守难攻的地形,用三万人,就挡住了高欢十多万人的进攻,杀敌七万之众,令高欢无功而返,一世英名尽毁,最后郁郁而终。
这一战,也彻底的改变东魏的强势,使双方的实力开始平衡,为后来消灭东魏奠定的基础。
“朕不在乎损失多少士卒,朕只要高句丽臣服。难道我大隋沃土千里,就奈何不了一个弹丸小国吗?”杨广怒道。
“陛下息怒,这行军打仗一事,不能用人数的多少来衡量,当初曹孟德八十万大军也在赤壁大败,这就是前车之鉴,前秦苻坚也在肥水——”
“闭嘴!朕知道这些事,不用你来教朕,”杨广喝道:“你回去再好好想想,给朕拟出一个办法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