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五三 宣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明程道生在《九边图考》中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宣化府于永乐七年设总兵官,始称宣府镇。

    靖难之役的那几年里,大明朝的力量都被用到内斗里头去了,边地防务松弛,蒙古残存势力得以复兴,而永乐皇帝刚刚登基,又无力象后来那样出塞北征,只得在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的同时,加强边地防务。

    “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壕,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郑亨充总兵官,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原,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正统年间,也是屡次修建。

    之后嘉靖隆庆年间,修建的规模更大。

    甚至到了崇祯年间,卢象升还主持重修宣府长城,花费极大。

    “勿论宣府一镇一千三百里之边,即就陵后一带言,东至火焰山,西至合河口,凡二百二十余里。筹其经费,每筑边墙一丈,虽甚省,约须工料食米等银五十两。其中或有旧墙并乱石土垣可固,通融计算,每丈必须银三十两。通计三百里,总该银一百六十万两。加以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计墩一百,台六十。墩以土为之,每座约二百金,台以砖石为主,每座约六百金,并墩台守御等具,壕堑等类又约该十余万两。”

    其中的墩,便是火路墩和边墩,像是董策曾经在的安乡墩,便是大型的墩台,每座花费白银约六百两建造。

    宣府镇治所在宣化府,也就是俗称的宣府。

    宣化在元代为宣德府,洪武三年改为宣府,洪武二十六年设前、左、右三卫,次年洪武帝敕令北平军士筑宣府城,第二年又封皇子为谷王,就藩宣府,展筑城垣,从此这里就成了大明朝最为重要的边防重镇之一了。北元各部侵扰多从这一带进入,故历来战事和屯兵最多。

    《宣府镇志》载,从洪武元年起至崇祯二年的二百六十一年里,共发生重大战斗九十二次,其中敌方入侵八十一次,屯兵最多时达十五万之众!宣德五年置宣府镇,设万全都指挥使司,成为全国十七个“省军区”之一,管辖两个州、十五个卫、两个千户所、五个堡、七座城。这一段的长城从成化年间总督余子俊开始,经嘉靖时总督翁万达、杨博等数十年的修建,较为坚固,军事设施可谓齐备。特别是景泰年间,昌平侯杨洪镇守宣府时,御军严肃,军士操练过硬,“骑座善驰射,步兵善弓弩”,“士兵精壮,为一时边将冠”。到了隆庆、万历年间,王崇古、方逢时任宣大山西总督期间,坚持“谨烽火、远斥侯,缮甲兵、勤操练”,经过多年历任官员的严格整饬和训练,在当时可谓兵强马壮、器械犀利,特别是其教场之盛,天下闻名。

    当时宣府镇所辖各州、卫、所、堡、城均有教场、演武厅、军器局、火药局、神机库、神枪库等设施。其中宣府镇城的教场规模最大,最为壮观。建在昌平门外一里多地,建于洪熙初年,房屋、墙垣全用砖石砌成,时名“将台”,内有演武厅。嘉靖八年都御史刘源清增筑高台于前,名曰阅军台,东西两边建有各营将领的“官厅”。

    昌平门外的这座大校场,东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规模可谓是浩大之极,雄壮之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