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发生如此大的突变出乎大家意料,郑小也是一样。另外一些觉得这里苦想回地球的人也迅速改变态度。那是因为地球上并不比桃源安全,所以也一下各种杂音都没有了。
之所以有杂音主要还是桃源至今连手机无线通讯也达不到全方位,只有人口居住区才行。互联网肯定是与地球完全独立的,但此时也远不曾完成外,能上网的人也不多。
长期如此这些让年青人觉得枯燥乏味,想离开桃源的心思慢慢与荒草一样滋长蔓延。这也是人之常情,吃不饱时觉得每顿三碗白米饭是最幸福别无他求的日子。
可是吃饱了又会生出其它念头,不过''贪心不足''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人人都安贫乐道只要有农业,仍然男耕女织就就行了。
桃源目前人口绝大部分是贫困区与中西部因打工全家搬迁进来的,进入桃源从事农业的耕地充足还是肥沃又水利条件最好的地块外,还有一些农机帮助耕地。
如先安二乡十八村的李土根李老汉一家,过去在西北山村,同村人都是儿女外出打工,孙辈留在山村读书。每年收获只够吃饭还要天照应,领些救济是常事。
来到桃源新建造的村子比老家好太多,耕种的土地旱涝保收。在这里的人家儿女虽一样出去打工却是有皮卡又路不大远,近一点每日可回家,远一点一个星期反的休息天肯定可以回来一次,帮助干一些繁重农活或纯休息上一天。
经济上现在种的粮食吃不完大部分余粮出售了,儿女打工收入比在地球多一点。其它如这里的学校比山村小学好太多,集市也比在山村时近太多,电视节目也就是地球上的新闻迟一点。
有了这一切变化与对比,如李老汉一辈人都觉得如在梦中,没什么不满意的。他们的子女在地球时虽见过高楼大厦,甚至是参与建造过高楼大厦,但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于他们只是镜花水月毫无关系,现在工作的地方虽然荒凉冷清,但离家近收入高,也没什么想改变的。
可进桃源还在读小学中学的孙子孙女就如地球上想脱离乡村,进入大城市的年青人一样觉得呆在桃源有点儿厌烦了。
实际上他们中不少人跟随父母到过大城市,一家人就挤在只有一张床的房子。与父母不同的是那时他们的记忆中除了繁华的街道,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
至于狭窄的住房也被他们认为比山村让烟火熏得黑黝黝老家更好,因为城里的房子墙很白,屋顶也不漏雨,窗也不漏风。
这一切大人知道与他们现在桃源的生活比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甚至是比他们现在的日子差几倍,只有眼福算是例外。
但小孩子只记得光鲜亮丽的一瞥,对桃源现在的城市不以为然。主要是桃源的城市因土地宽绰很少见三层以上的建筑,反倒是汽车不多路宽阔外树多。
这样的城市一点气派也没有,同时确实也是不够大,大多数只是二三万人口的县城,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不多也比较分散,只有商业中心才热闹一些。
分散是工厂沿公路会设在城市中心几公里、十几公里之外,每家每户都可以申请一块免费住宅地,让城市人口密度很低。
这样的城市属于隐士、环境保护人士,至少是老人们的城市,安静宁谧、空气新鲜,但这样的城市不是青年人的城市。
年轻人的城市是高楼大厦、行人涌动、灯红酒绿、喧嚣热闹的城市。因这样的城市在桃源找不出,他们对此有些怨言,要不是离开这里只有一个口子离开需批准,他们肯定会从父母处求来甚至是偷来钱财到地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