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是想说,只是安唐两家要是联姻,也就等于安家站在了丽妃娘娘这边了,对吗?”安意把李嬷嬷要说的话补全。
“对。”李嬷嬷目光闪烁,“奴婢说几句僭越的话,皇上正值壮年,一直没有动过立储的念头,宫中的几位娘娘都是名门之后,她们所生的几位皇子年纪相差不大,都有资格角逐太子之位。”
安意沉吟不语,黄家这边还没摆脱,再扯上唐家,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麻烦成倍,而脚踩两条船的安家会更加危险。就算唐绮年对安康的爱慕之情里有几分真情,但不可否认,这里面掺杂着算计。
“姑娘,京中各府还有许多适龄的姑娘。”李嬷嬷道。
“娶妻的是大哥,我不管这事了,就到此为止吧。”安意是看安康对唐绮年也有点好感,才会插手管这事,现在唐家是这样的情况,还是交由安康决定,若他非唐绮年不娶,那么一家人就共同进退。
“大少爷人这么好,他一定会娶到一位好少奶奶的。”李嬷嬷笑道。
“嗯。”安意对此深信不疑,“对了嬷嬷,你知道惇王太妃吗?”
“这京中没有人不知道惇王太妃的,惇王太妃是辽东佟家的女儿,当年先帝替当时的惇王求娶她,可是太妃不愿意嫁进皇家,佟家婉拒了先帝。”
“佟家的人好大胆,敢拒绝皇上。”安意道。
李嬷嬷笑,“佟家是辽东大户,富可敌国。虽然佟家不愿结这门亲,可是姻缘是天注定的,惇王第二年去岭南办事,在路上遇险,多亏了太妃相救。两人同行回京,太妃答应嫁给惇王。两人成亲后多年无出,先帝就给惇王指了两个侧妃,惇王推辞不过,就接受了,可就在两个侧妃进门的那天,太妃丢下自请下堂的休书,离开了王府。”
“做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安意对惇王太妃此举,非常赞同。
“惇王爷抛下两个新人,满堂宾客,冲出城去找太妃。找了三年才找到太妃,可是太妃不愿回京,惇王爷也不回京,直到先帝把两个侧妃重新指婚,又承诺不会再往惇王府塞人,两人才重返京城。又过了几年,太妃有了喜,生下了现在的惇王。后来惇王爷为救当今的天子,受了重伤,太医们倾尽全力也没有救回惇王爷。”
安意眸光一转,问道:“惇王爷和驸马爷卿轲谁更得皇上的宠信?”
“这个奴婢不敢妄自揣测。”
“惇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安意问道。
“惇王少年得志,但是性子温和,身份尊贵,以前还掌有兵权,可是从未为难过什么人,谦逊有礼。只是有点好女色,他至今没娶正妃,府上却已有了七八个妾室。”
安意微愕,“太妃就任由他这样不管他吗?”
李嬷嬷叹道:“人就是这样,不愿自己的夫婿纳妾,但儿子纳不纳妾就不管了。”
安意冷笑一声。
又闲话了几句,李嬷嬷回了井篱园。
申时未,安康就提早回来,给罗氏请了安,去明珠阁见安意,看她双手包着布带,心疼问道:“妹妹,你的手好些了吗?”
“好多了,没什么大碍。”安意晃了晃手,笑笑,“大哥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
“昨天发生的事,我已经知道了,没想到会遇上惇王府的车队,差点出事。”安康也觉得昨天的刺杀是针对惇王。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黄家下的黑手。”安意笑道。
“黄家现在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安康会这么忙,黄家也是原因之一。
“等黄家倒台了,就让爹爹把黄氏送到城外去,我要重新布置一下缀锦院。”
安康诧异地问道:“你不住在明珠阁,要搬到缀锦院去住吗?”
“不是啊,我是收拾出来给我未来的大嫂住的。”安意眨眨眼睛,促狭地笑道。
“你说什么呢?别瞎说。”安康不好意思地撇开脸。
安意见他脸都红了,挑挑眉,大哥好纯情,眸光一转,“哦,对了,四少爷定亲了。”
安康脸色微变,“你怎么知道的?”
“别人告诉我的。”
“是谁告诉你的?”安康紧张地追问道。
“兵部尚书李大人的孙女李大姑娘告诉我的。”
“是她主动告诉你的?”
“嗯。”安意点点头。
安康皱了皱眉“她还说了什么?”
“没有了。”
“她没有告诉你,颂延兄和谁定亲?”安康试探地问道。
“没有。”
安康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喊道:“妹妹。”
“嗯。”
“咹。”安康摸摸额头,“那个,和颂延兄定亲的人就是李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