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轩辕擎天以不足万的兵力横扫江南两郡的原因。而杜伏威自占领历阳后,兵力折损严重,虽然强征壮丁将兵员很快补上,但也因此使军队整体战斗力下降。攻打丹阳数月,对峙的时间占了大部分,这家伙阴得很,如此一来,拖住隋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又达到了练兵的目的,第三又给自己留下时间巩固新占之地,可以说一举三得。等杜伏威把地盘巩固,兵练好,那就该是丹阳城破之时了。对于这点,不是没人明白,但明白归明白,人家实力摆在,你还得干瞪眼。
至于轩辕擎天这支新兴的义军,半月之内占领吴郡、毗陵两郡,杜伏威原先没多大感觉,派手下大将王雄诞去结盟(其实是想把吴军收归麾下)失败后,也就该做什么做什么,冷眼旁观。那万把兵力,还不放在他老杜眼里。直到吴郡兵分两路,破了句容和宛陵。杜伏威终于坐不住了。吴军再前进一步,下了秣陵(历史上安徽,湖南,江苏都有过秣陵这个地名,这里地秣陵是后世的南京,顺便说一句,这里的丹阳在长江边上,而不是曲阿的别名丹阳),就等于逼到了丹阳的城门口,以后他江淮军想干什么都会因为这支钉子打在那而如鲠在喉。
不过他还是没有动作。因为有人比他更着急。秣陵卡在江都和丹阳之间,秣陵一下,丹阳夹在江淮军和吴军之间,跟一座孤城差不了多少。杨广心急火燎的调集两万兵马连夜赶往秣陵救援。轩辕擎天也急。他下的地盘越大,兵力就显得越脆弱。现在他的地盘有两个半郡,兵力一压再压,仍然到了三万。但这些兵有七成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跟炮灰没什么两样。就是数字上好听罢了。
不出意料,两日之后,吴军主力兵不血刃的占据湖熟。但前进地步伐同时也停了下来。前方就是秣陵了,这古城其防御力只比丹阳低那么一线,再加上两万多的守军。一时半会是打不下来的。南方吴军的统帅之位由秦叔宝接过,殷开山为副,陈老谋任军师,十余日之后占领潥阳、芜湖。也停了下来。
战争胶着下来,江淮军、隋军和吴军三足鼎立,谁都不敢随便动那么一步。其中以江淮军实力最强,只等时机成熟。致命一击;隋军次之,但战略形势最为不妙,完全处于被动局面;吴军现在就是个虚弱的巨人,兵力不足成了其最大的弱点。
吴军治下的地盘已经开始了全面的生产建设,轩辕擎天带来的杂交水稻已经完全分发完毕。剩下的地方只有栽种普通水稻了,相信到了秋天会有一个大丰收地局面。玉米和红薯还要一些日子才能栽种。而马铃薯正是时候。至于良种小麦。就只有等到明年了。江南种的是冬小麦。
一时之间,轩辕擎天的名声在江南达到了极点,无偿提供耕具和粮种,野外荒地登记耕种达五年者可成为合法田产,十税一。这些政策让江南百姓看到了兴盛地希望,一个个干起活来浑身都是劲。当然。这些政策换个人是没法实现的,除了轩辕擎天这个移动粮仓,谁会有那么多粮食分给百姓,不是吴地“发明”出的各种先进农具,又哪有那么多耕牛来提供,如果不是天心教的影响力,那些富户权贵,早就把能占的地都占了,剩下的也就那么几块荒地了。
同时余杭、会稽运往北方的海盐通道也控制在吴军手里,只要轩辕擎天一声令下,杨广那丫就得吃淡味儿。
兴办义学之类,只有等春耕忙完了再说。各郡县地长官,多是当地推荐出的德高望重的乡绅和读书人。
距吴郡起义已经两个多月,春耕早就忙完了,但秣陵依旧没有打下来,说直接点,轩辕擎天根本没有攻打过秣陵。
秦叔宝和殷开山在南方的起义部队越打越大,由最初的五千精锐打到了一万二千余人,丹阳郡郡治之南,全部为吴军所有。隋军龟缩在丹阳城中,西有江淮军,南有吴军,坚守不出。
湖熟,轩辕擎天的帅府。一干将领分做两列,除了冉貉、谭雄、郎奉、卜天志、牛匪几人,又添了几个新面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被轩辕擎天安在左手的文士,此人三十左右,一身儒服,正是《大唐》中寇仲手下的头号谋士虚行之。
这家伙行踪飘忽不定,轩辕擎天自来到这个副本就叫人留意,一直到数日前才发现其行踪。轩辕擎天放下活计,亲自跑去征召,虚行之竟然委婉拒绝,大意是还要观察些日子。轩辕擎天哪容他多说,直接用强给逮回来了。值得一提地是,虚行之身手不错,放在江湖上也是超二流水准。
另外两个中年汉子,一个名叫席丙仁,使刀,另一个叫崔贺,使矛,都是来投奔的江湖好汉,身手不俗。
还有一个少年,名叫吴越,武艺虽不及前两人,却学过兵法,懂机变,虽显稚嫩,但各方便都有极大地提升余地。
轩辕擎天拿起一份密报,笑道:“韩盖天在余杭起兵了,嘿嘿,聚众十万人。”
众人闻言,除虚行之外俱都惊愕。连冉貉也不例外,因为历史上没这个事件。论江湖地位,韩盖天地海沙帮位列八帮十会之中,在江南仅此于巨鲲帮。论实力,其人武功并不高,但海沙帮靠海盐发家,财力雄厚。这些都不会令众人惊讶,最主要的是韩盖天是宇文阀地走狗,选在这个时候起义,用意险恶啊。“军师。你怎么看?”轩辕擎天问脸色平静的虚行之道。
按虚行之的话来说,这趟是上了轩辕擎天的贼船了。他本来还是很赞赏轩辕擎天那些政策的,只是认为轩辕擎天扩张太快,随时有倾覆之险才持观望态度。这时被轩辕擎天招了进来,也就半推半就的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