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卵用?一天,两台重型投石车就搞定。投石车的拆卸和组装实在太耗时了,此次突击西夏,作为终极战略武器的投石车并没有上场的机会,因为运输长达十五米长的吊装投臂实在是太费劲了,哪怕是拆成两截的三丈长短呢。
河套地区,跟后世的到处戈壁荒野不同,大宋的时候,这里还是苍茫的草原,走到哪都是成片的丘陵。想从其中寻找可以走大车的路有些困难,不过这并不能难倒舟桥部队的大匠们。甚至在斥候队刚刚过河后,就有舟桥部队已经找好了架桥地点。
河套地区有多大,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武安军司的范围够大了吧,几十万人扔进去,还填不满呢,可是河套地区可比武安军司的范围大的多。寥寥十万人的队伍扔进去,也就是溅起一朵水花而已。
但是武安军司有鹰啊,全球鹰啊,鸟丝,哦,不对,应该是赵羽训练的鹰有多厉害,他手下的将领们都领教过了。
如果是在遍布丘陵的地区找寻一些牧民家庭,那是很困难的,毕竟谁也不会把帐篷安置在丘陵的顶部,在丘陵的凹坑里找住人的地方,仅靠骑兵,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在有了空中侦察之后,这一情况变得无比简单。
配备到小队的普通训鹰可以给队正清楚的指明进攻方向,甚至在一些复杂地貌上,它们还能给骑兵们指明清楚的行军路线。
仅仅这一点,武安军的游骑兵大队中的九十个小队已经可以轻松扫荡整片东河套地区了。配合上十几二十人的重骑兵小分队,哪怕碰上成建制的西夏骑兵呢,他们也都是摧枯拉朽一般的碾压而过。
这种游骑兵扫荡战术在后世的清朝初期,被用到了极致,对于这种经典的战法,乌家的族志上当然清楚的记录了下来。鸟丝也不过只是拿来用罢了,空军侦察战术,这也是为什么满清的贵族们都以训鹰遛鸟为荣耀了,因为清初最早的那批贵族,大都是军队的眼睛,有了眼睛才能充当指挥,有了指挥才有权利。
遇见大股的敌军,人数不占绝对优势的时候,游骑兵小队是绝对不会贸然发动攻击的,通过空中训鹰的联络,聚集起周围的几个甚至十几个小队之后,他们才会发动绝杀攻击。
西夏人数次组织起的反抗力量在毫无隐藏的情况下,很快就被击溃了,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的武安军根本就没有任何西夏军队可以抵抗的了。
很快银州城的城墙就摆在了武安军面前,周围没跑了的西夏百姓大都被俘虏了。跟其他宋军的怀柔政策不同。
武安拆迁队的家伙们严格执行了青杀令的指示,所有青壮绑缚起来装车运往武安军司境内的各大矿场。那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里面已经被压榨干净体力的契丹人在看到风光的同族已经过上好日子后,早就想投诚了,只是面对需求量暴增的武安军工坊,矿场中实在是缺人。现在好了,不断有劳动力补充,契丹人终于可以解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