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见汉族奴隶,会说汉话者留,不会汉话的所有男子同样斩杀当场。这就是草原上的残酷,按照赵羽的说法,入乡随俗,进入了草原,就按照草原上的规矩来吧,否则草原上的天神会不乐意的。
就这么一句话,好么,被俘或者投靠过来的契丹人差点没把赵羽当神仙供起来。
比青杀令更残酷的还有武安黑杀令和武安血杀令,只是这两种军令,军部是不会轻易放出来的,一旦放出来,那必然是对敌死仇才会用的上。
西夏东部五洲,两个军司,子民过百万,可是面对宋军的劫掠和斩杀,根本就无从抵抗。
开国之初的黑水军司是驻守在西夏的西北边军,可是后来因为政治原因,黑水军司调拨到了南方抵抗宋朝的压迫。是的是压迫,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宋虽然在军事上没啥大的胜迹,但是在战略上,一直备受压力的并不是宋军,而是西夏。不过面对步步紧逼的宋军,西夏人也不甘示弱,以前以步兵为主力的白马军司成为了皇族军队,收回了银川休整,这已休整就是十几年,南边的边军就变成了黑水军司,而以前黑水军司的附属福威军司也跟着身为皇亲国戚的李坤吾混了起来。
跟开国之初的那几十年不同,西夏的政治格局渐趋稳定,皇家势力一家独大,基本在整个西夏的所有部落和城池中,就没有了反抗声音。
不过西夏人也是不争气,想学习宋朝的富庶,于是努力的学习儒家的治国思想,导致西夏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唯有从北面撤下来的黑水军司还算精锐了,早些年一直对抗辽军的袭扰,黑水军司的战斗力当时是很可观的,只不过来的了宋军边境,发现宋军的战斗力跟辽军差了好多,于是警惕性就降了下来。
要是搁在以前,在斥候无法探明战局的情况下,李坤吾这个老军伍是不可能贸然下令集结的。可是这四五年跟宋军大小战役打了好几次,对于宋军战斗力他是深有了解,吹的再好听,追不上有啥用。西军不是没弄过上万人的骑兵,可是被他们西夏的骑兵一冲,全散了。
只是,任谁都没想到,两万精锐三万骑卒,愣是回来的不过百人。此时的西夏,从上到下都还做着发财的美梦呢。
当武安军的第一个马队将一个村镇包围的时候,里面的西夏人还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看着三五百人的大宋骑兵,有些经验的里正才明白是宋军杀过来了。
“跪地投降者不杀,汉人跪地投降者不杀,跪地投降者不杀,汉人跪地投降者不杀。”三百多人用官话大声的嘶喊,如果里面的汉人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事情,那真的就死有余辜了。
巷战,战术,是不论步卒还是骑卒都需要训练的,缴获了大批战马之后,武安军的翻山车队基本全部被拉到了前线。
翻山车是武安军专门设计的一种用来翻山越岭的行军车辆。跟大轮的标准马车不同,翻山车用的是八组小轮,车轮的大小只有一尺半左右,并且大车的设计还是两截的,具体的外形就是俩方盒子,然后下面加了四对轮子,每组轮子都是独立的减震板,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弹性良好的轮子可以适应大部分的路面,只是由于轮子增加,摩擦力增加,平时一匹马能拉动的标准马车,翻山车需要两匹马才能拉的动,甚至在有些上山的路面上四匹马才能拖着一辆翻山车行驶。如果对现在野战运输车有所了解的人看到翻山车,肯定会给出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这绝对是仿造的极地运输车。
一辆翻山车才能装载八名全副武装的步卒,连上赶车的一人,一辆车也就是运载九人而已。但是一辆车必须要两匹驮马才能拉动,这就有些不划算了。
不过上千辆的翻山车还是大的提高了武安军步卒的运送能力。翻山车并不比普通人走的快多少,不过却可以帮大宋的步卒保持良好的体力。一天下来,一百里的急行军并不难,但是驮着所有装备跑上一百里,别说士卒了,就连将军们也得累傻喽。
所以全部骡马运输的翻山车和运兵车就应运而生了,跟标准马车使用的同样的底盘,只是多加了几对减震轮而已,运载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对于骡马的消耗量也加大了不少。不过现在武安军却真的是不缺马匹。
跟以前只要优质战马不同,现在不论是马匹牛羊,只要能喘气的,武安军都收购,就连以前被辽国人抓走的奴隶,只要你送过来,他们武安军也会毫不犹豫的按照价格表掏钱。而拿到武安军的军钱,官方商店中的那些‘稀世精品’就成了所有辽国贵族们的抢购对象。
意图反抗的里正和大部分的西夏男子被步卒的数十个作战小队给绞杀干净。
这里不得不说鸟丝确实是神人啊,如果有熟悉现代陆军巷战战术的肯定会感到惊讶,原来用冷兵器也能这么搞。
步卒混编营,每五人为一伍,两名跳荡,两名长枪,一名弩弓手。平时是单独训练,比如说,跳荡兵的散兵冲锋突击,长枪兵的波浪次排队冲锋,以及弓弩手的集团化远程覆盖射击。
所有的战术动作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因为就连他们的领队都是鸟丝一人教出来的。
混编的时候,跳荡的刀盾兵负责掩护压制,长枪手带着弓或者弩,远程的时候拿出来负责跟弓弩手一起远程压制,近战之后将弓弩收起来,然后用长枪配合跳荡兵杀伤敌军,至于防御的事情,跳荡兵那三尺多宽的大盾牌就搞定了。弓弩手,顾名思义,就是射箭的喽,当然想在一个作战小队中拿到弓弩手的位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在弓箭手大队中,也得弄个优秀才会被长官推荐进混编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