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南北分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京的北方考生一片哗然,这个结论让他们彻底愤怒,他们在贡院和衙门聚众,还联系更多的北方学子进京,不仅认为刘三吾有问题,还认为侍读张信不仅有偏袒南方学子之嫌还打压异端!

    这个消息如一阵旋风般迅速传遍了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刘三吾给张信的信件内容被泄露出去,称他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而张信居然真的听从了,导致偏北的士子再次被罢黜。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北方士子,他们群情激动,纷纷表示不满和抗议。

    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也感到人人自危,他们担心这是朝廷对北方人的打压和驱逐。于是,这些官员纷纷前往胡惟庸的府邸,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解释和安抚。

    胡惟庸面对这些焦急的官员,连连解释,强调朝廷绝无驱逐北方官员、打压北方人的意图。他深知这一事件对朝廷和国家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竭尽全力进行解释和安抚。

    然而,这些解释和安抚并不能完全消除北方士子和官员们的不满和担忧。他们仍然坚持认为,这是朝廷对北方人的不公平对待,是对他们文化和才能的否定。因此,他们决定联合起来,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这场由科举考试引发的风波越演越烈,不仅牵动着无数士子的心,也考验着朝廷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面临着如何平衡南北矛盾、维护国家稳定的重大挑战。

    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虽然以铁血手段着称,但他也深知稳定国家的重要性。面对群情汹涌的情况,他不可能轻易大开杀戒,更何况这涉及到南北之间的对立和文化差异。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交流缓慢,南北之间的风俗差异确实更加明显。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还深入到文学风气中。北方学子因为长期饱受战乱之苦,他们的文学风格更趋于思考和现实,作品中充满了对家国情怀的反思和对儒家学说的质疑。而南方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学则更趋近于抒情,对儒学经典有着几乎病态的执着。

    朱元璋明白,这种文化差异是南北之间长期形成的,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因此,在处理南北对立问题时,他采取了更加谨慎和包容的态度。他鼓励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合南北之间的裂痕。同时,他也注重选拔人才时不拘一格,不论南北,只看才能和品德。

    但是如今看来,这批南方的文官集团,尤其是翰林清谈的这一批人已经是到了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无可救药的地步。刘三吾尚能保持清醒,但是一些人却借此想固化学术方向。打压异己,本来北方的文化水平就不高,再加之预设的南方学派的标准。能够有上榜的就怪了,这一点是许松之前就和朱棣交流过的。

    朱元璋也不废话。直接将刘三吾免职,赶回老家去做学问,至于参与阅卷的经办人,包括张信一个不留,全部杀掉。罪名就是科举舞弊。二十余名官员凌迟,数十名官员被充军发配,

    六月,京城的气氛异常紧张。朱元璋亲自出马,对士子们进行了策问。最终,他钦点了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这一榜单因此被称为“夏榜”。令人瞩目的是,所录取的六十一名进士全都是北方人,因此这届榜单又被称作“北榜”。

    这一消息传回北平,布政使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这不仅是许松的功绩,更是他治理有方的明证。这么多人被录为进士,无疑证明了北平的文教兴盛。家族的族长们和学子们都开始憧憬着下一届科举的到来,希望自己的家族或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在北平的朱棣也得到了这一消息。他的社会调查部暗卫的情报网络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他提供了详尽的情报。这次小小的试验不仅证明了社会调查部的能力,也让朱棣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此次科举风波能够闹得如此之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调查部在背后一手推动的。

    朱棣对刘三吾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他认为刘三吾对藩王抱有偏见,这对他未来的计划极为不利。因此,他决定将刘三吾赶下台,以消除这一潜在的威胁。朱棣的决策果断而迅速,他很快就采取了行动,将刘三吾从重要的职位上赶了下来。这有利于他在北方推动自己的观念。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