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育在解决大学生道德危机中的价值探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常常被当做是拥有较完备的法制和政制的社会。有鉴于此,当前的法制建设和政制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社会的道德危机问题。

    二、美育的价值探源由于德育与法制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美学工作者关于普及美育的观点受到关注。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加强人文修养,重塑道德心灵。

    然而普及美育是否能解决目前的道德危机呢?美学工作者是从美与善的关系来肯定和论证这个问题的。美和善,都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美而不善,或者善而不美,都是有缺陷的,只有尽善尽美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失败,就是只教导人们去为善,而不教育人们去审美,至使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没有善恶标准又怎么去善呢?

    在中外美学史上,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就是美与善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美是形式,善是内容,并且主张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但康德却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命题,尽管对这个命题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个命题所阐述的美与善的关系,绝不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关系,即审美和道德评判具有类比关系。这种关系最通常的体现,就是我们常常将对事物进行道德评判所用的名称,用来称呼美的事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美的事物所引起的感觉和道德判断所引起的心情有类似之处。

    正因为有了这种类似,偶然的、需要感性刺激的审美就有能逐渐养成一种习惯的、无需感性刺激的道德评判。换言之,美和善之间,或者说审美经验和道德实践之间,有一种深刻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它们的根源部位上或者说在它们的最高境界中表现为:一方面,美感经验和道德经验,二者在经验性质上具有相识性。即康德所说的“美的事物所引起的感觉和道德判断所引起的心情有类似之处”。另一方面,审美经验作为人类原初的经验形式,是一切人类文化赖以生长的根基。如果停留在对美和善的表面理解上,它们之间是有矛盾的。美的不一定善,善的不一定美,这就使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常常左右为难。

    如出于对中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同情,我们帮助他们开发资源、建立工厂,以解决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使他们逐渐富裕起来。但这样的扶贫措施,往往会给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风土人情,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如果我们不从理论上解决美与善的矛盾,普及美育不仅不能解决目前的道德危机,相反会在具体的价值判断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因此从美学角度来谈道德重建,就必须将美和善都还原到它们的根源部位上,必须对我们现在究竟需要怎样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秩序进行批判性反思。我们不能把以往现成的伦理规范,当作今天的道德要求。因为,现在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道德目的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或者说,应该是从这种新的生存环境中生长出来的。道德,不管怎样定义,总应该是人类心灵的真实要求的体现。我们说当今道德的审美重建,并不是说,审美经验对某些无根的道德目的有什么帮助;相反,审美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放弃无根的道德目的,为适应现代生活的新的道德目的的生长清理地盘。

    审美在当今的道德重建中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自己内在心灵的真实需要,并进一步培养这种真实需要。这种内在心灵的真实需要,是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赖以生存的基础。普及美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道德生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要求。当我们讨论目前的道德重建时,一定不能忽视我们需要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思考当今的道德规范。大学生是最需要、也有可能通过普及美育来重塑道德的一个社会群体,大学校园应该重视美育的作用,以此摆脱目前的道德危机。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