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哈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里点缀着座座毡房,好客的哈萨克牧人捧来一碗碗奶茶、酥油,悠扬悦耳的冬不拉声,组成了幽静的避暑消夏胜地。白石头风景区还分布着许多古寺庙和古文化的遗址。古寺庙的遗址有天山庙(关帝庙),古文化遗存有天山唐碑,位于天山庙东三十余步。松树塘汉代任尚碑、烧陶遗址。大型冶炼遗址与天山唐碑相映照,“饱千秋冰雪,此中有汉石唐碑”。距白石头十公里柳条河岸处,千顷碧波的草原上,奇妙地呈现出鸣沙山,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四座鸣沙山中最完美、鸣声最佳、传有优美传奇神话的鸣沙山之一。(四座鸣沙山名称:哈密鸣沙山,敦煌鸣沙山,宁夏沙坡头,内蒙响沙湾)。

    民国20年(1931年)哈密战乱,回王行宫被毁。现在,这里已成为人们的避暑胜地。春天,满山谷杏花如雪,鸟语花香;夏季,高大的核桃树和成片榆林遮天蔽日,绿荫婆娑;秋天,山泉澄澄,爽气高洁,常使游人为这迷人的景色而流连忘返。

    四、魔鬼城

    雅丹地貌是指风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地面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维吾尔语称雅丹,意谓具陡壁之小丘。高起的风蚀土墩作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近年来研究表明,暂时性流水的冲蚀和湖水的侵蚀,也是雅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以南,距五堡乡20Km,距哈密市约100Km,由于它神秘莫测,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风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哈密雅丹地貌东起烟墩外的骆驼峰,经雅满苏铁矿,大南湖煤矿,到五堡沙尔湖十三间房等长约400公里,宽约5~10公里,在哈密属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它是经过漫长的风蚀自然而形成的。

    在魔鬼城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兽形态各异的景观、令人眼花缭乱的陡壁悬崖、以及混迹岩砾中五光十色的玛瑙、随处可见的硅化木、枝叶清新的植物化石,偶尔可获得象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鸟类化石,当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到鬼哭狼嚎令人发指的嘶叫,因此才被人们称之为“魔鬼城”。

    其实这里还真正存在着古城堡建筑、古民房遗址—艾斯克霞尔古城堡:离地面约六米的风蚀台上的长方形的土夯建筑有高约五米,前面有门有窗的居住地,据说是古丝路的驿站或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现在哈密魔鬼城已是国家AAA级景区。

    哈密(魔鬼城)雅尔丹地貌生态园,以艾斯开霞尔古驿站为中心景点分: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大景区。

    1.东城:主要景区有古城堡、神女峰、千佛山、方塔山、彩石滩。

    2.南城:主要景区有金谷满仓、狮身人面像、金陵石虎、鳖盖梁、原始胡杨林。

    3.西城:主要景区有天门洞、比翼双飞、双塔峰、石菇滩、风神、思归、布达拉宫。

    4.北城:主要景区有瀚海神龟、双头马、艾斯开霞尔古城、红柳滩。

    走进哈密雅尔丹地貌生态公园,就仿佛走进了一座迷宫,在宽约四十公里,长约五十公里,黛青色的戈壁瀚海中。一座座宫殿或独处或连成一片,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雄伟壮丽!在这里,经过风吹雨水的洗礼,更是孕育了您可以极尽想象的各类美景。

    亿万年前这里是什么?侏罗纪时代犀牛、大象、恐龙、始祖鸟等古生物化石的残肢断臂,早期石炭纪的珊瑚化石清晰地映射出这篇土地的变迁。一切都似乎向你诉说着远古的繁荣和世事的沧桑。

    来哈密(魔鬼城)雅尔丹地貌生态园进行大漠自然生态探险游,你可以充分感悟大漠自然生态的神奇,在这里你可以真正体味到大漠“最后一片净土”的凝静,在这里你可以寻古丝路北道,观阿拉伯石堆,还能看到哈密魔鬼城独有的神奇大漠奇观二古城、六滩、十六景、古驿站的风姿,使你更加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珍爱生命的可贵。

    哈密魔鬼城雅尔丹地貌生态原始地貌3200公里,景区内野骆驼、黄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常有出没。由于野生动物资源十分缺乏,种类少,生态环境十分薄弱,所以爱护自然生态,珍爱生命,是每一位游客的神圣使命。

    五、回王陵

    位于哈密市西郊,维吾尔族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为黄金之地)。1709年第一代哈密王——扎萨克额贝都拉死后便葬于此。从此这里便成为清代哈密历代回王的墓葬建筑群。

    现在的回王陵建筑群由大拱背、小拱背和大礼拜寺(艾提卡寺)等三部分组成。大礼拜寺殿高大宽阔,可容纳5000人同时礼拜,史料记载,该寺修建于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时期(即康熙年间)。四世回王玉素甫时(1740年~1760年间)和六世回王额尔德锡时(1740年~1813年间)曾两次扩建。同治六年(1867年)七世回王白锡尔死后,清廷追封他为硕亲王,并拨专款修建大拱背(即回王坟)。

    这是一座伊斯兰式的长方形穹顶建筑,高15.56米,四角塔柱撑立,圆尖拱顶用绿色疏璃瓦覆盖,周身以蓝花祥云白瓷砖镶砌,拱拜四角为圆柱形,正门西侧圆柱中空有土阶螺旋而上,可达墓顶。与木结构亭榭式的小拱背以及土木结构的大礼拜寺互相照应,风彩各异。整个建筑群占地约20亩。绿树成荫,建筑独特,不仅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九世(共233年)哈密回王府历史以及我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的重要文物古迹,也是人们游览观赏的胜景之地。墓葬群的西部有哈密最大的清直寺,规模宏伟,四壁文饰彩绘,顶部撑柱雕花,可容纳1800人做礼拜。回王陵市南2公里处,系历代回王及其王妃墓穴,其中一处为两座亭式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六、盖斯墓

    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又称“圣人墓”、“绿拱背”。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背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

    盖斯墓为伊斯兰式建筑,高约10米,下部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镶砌,四周有廊檐,这座陵墓规模不大,但因安葬“圣人”而闻名,许多不能去麦加朝圣的伊斯兰教徒,纷纷来这里朝拜。朝拜者所献锦幛挂满墓内墙壁,叠盖在“圣人”坟上。

    相传盖斯墓遗骸长约六尺余,胸部肋骨之间皮肉相连,颏下的胡须犹存。盖斯墓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通高15米,基座方形,圆形拱顶,遍覆绿色琉璃砖,四周为木柱支撑的回廊,四角飞檐,是一座融阿拉伯与汉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墓地四周筑围墙,墙内栽植各种树木花草,环境尤为典雅幽静。盖斯墓有世界上保存不多的伊斯兰教先贤的遗骨,是伊斯兰信徒朝的重要圣地之一。

    美食

    哈密瓜

    哈密瓜又称为厚皮甜瓜。大约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新疆就已有大量种植了,现在大约有一百八十多个品种及类型。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有:红心脆哈密瓜,它肉质红嫩,香脆甜爽;黑眉毛蜜极甘哈密瓜,它肉质软而多汁,甜蜜醇香;网纹香哈密瓜,瓜肉为绿白色,含糖量特高,风味香甜可口。

    羊肉焖饼子

    用羊肉焖饼子招待客人,是旧时哈密汉族高档次的招待。具体方法是:先把适量的连骨肉剁成小块,红烧好,也称“烽羊肉”,在炖肉的同时,就擀制饼子,饼子同锅一样大小,每张饼子擀得像纸一样薄,一张一张抹上清油,摞起来,待肉块烧熟时,把饼子摊放在肉上,锅上加盖封严,然后用中火煮蒸。饼子软而不粘、油而不腻,薄而不碎。再浇上原汁原味的烽肉汤,别有一番风味。

    烤全羊

    维吾尔族餐饮的一道重要菜肴就是新疆烤全羊,能与北京的烤鸭相媲美。新疆烤全羊,选料考究,制法特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当地高级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烤全羊选用上好羯羊,将蛋黄、盐水、黄姜、孜然粉、胡椒粉、面粉调成糊状汁,涂抹在全羊上,头部向下,放入馕坑密封焖烤1小时左右,即可取出食用。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

    烤羊肉

    维吾尔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铁槽上烤灸而成的。铁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成孔状,用无烟煤作燃料。烤羊肉串用的铁钎子。制做时,先将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铁钎,然后置放在烤肉槽上,一边用煤火烤,一边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钟左右翻烤另一面,几分钟后即可食用。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烤羊肉串》,使这一风味小吃声名大噪,踪迹遍及全国。除了烤羊肉串,现在还有烤羊筋、烤鸡、烤鱼、烤排骨等等。

    烤馕

    烤馕是维吾尔族最主要的面食品。“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可以一日无馕。”足以证明馕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曾在新疆的许多古墓中都曾出土过古代的馕。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50多种。主要有肉馕、油喀、窝窝馕、片馕和芝麻馕等。馕面中含有鸡蛋、清油。由于含水分少,外干内酥,久储不坏,便于携带、打一坑馕可以吃一星期。

    油炸馓子

    馓子的油炸制作和造型很特别,给人一种盘旋而上的动态感。馓子的制作,首先用清水煮花椒,捞去花椒留水待用;取面粉,按一定比例加清油、鸡蛋、盐和花椒水和面反复揉,揉好后切成若干块,再揉成面团备用;待油热时,取面团块压成饼,从中捅洞,由此连拉带搓,盘成数层再细拉,用筷子撑开,放入八成热油中,用筷子撑成需要形状并来回翻动,炸至金黄色时捞出。

    金黄色的馓子吃起来又香又脆,色味俱全。

    抓饭

    说到维吾尔族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特色主食—抓饭。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罗”。因为食用时多用手抓,故又俗称抓饭。抓饭是哈密维吾尔族最喜欢的传统食品之一,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清油等等,抓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常见的抓饭用肉为羊肉、牛肉、鸡肉,也有选用雪鸡肉和野鸡肉,其补养价值就更高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