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巧渡棘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王十三年秋九月乙卯,王师出征的三天前,齐军自临淄出发。

    齐侯禄甫亲自率中军出征,高傒、国仲分别统领左右二军,合计出动战车六百乘、徒卒三万人。

    整个东土最大的城邑,号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其人比肩继踵而在的齐都临淄为之一空。

    实际参战的人员,当然并不止三万一千八百人。

    在齐国师三军的后方补给线上,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辅兵在源源不断地为大军供给粮草。

    诸儿在中军协助指挥。说是协助指挥,实际上是把控全局,保证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

    大军先通过渑水北上薄姑,通入济水,随即转而向西,溯游而上。

    齐国的几乎所有水上运力都动员了起来。

    数百艘大小船只运载将近八千名徒卒,组成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在济水的宽阔水面上行进。

    船工的号子声震天动地。

    入秋以来,济水渐渐进入了枯水期,水流的流速于是迟缓下来,像这样行进一日,便能逆水七十里而上。

    水岸边的道路上,齐军的六百乘战车排成绵延十几里的一条长龙,蜿蜒前行。在平直的道路上行进的速度也还算快,能够坚持日行五十里走完全程,而不伤害到拉车的马匹。

    战车的后方,是二万多徒卒,行军速度相对缓慢,被前面的部队拉开一截。

    五日之后,第一批齐军国师部队,合计八千徒卒、六百乘战车进入了卫国东南鄙的大邑城濮。

    在国师达到卫国之前,齐军已有郓城、范邑的邑师,合计五十乘战车,四千徒卒的兵力,在百里氏家宰孔父木金的指挥下,前往卫都朝歌,与卫军合兵一处。

    两日前,卫军开始了对郑国宁邑的争夺。作为郑人在河水以北新控制的前线据点,宁邑深受郑国人的重视,特地在战前加固了城防,还增添了驻守的兵力。

    几天交战下来,卫国人吃了不小的亏,在宁邑城下留下了近千具尸体。

    混战中,郑军的反突击杀入卫侯的本阵,卫侯晋被守卫宁邑的郑公子亹射中胸口,幸而没有穿透身上的甲胄。

    卫侯晋吓得手足无措,亏得孔父木金及时率领生力军赶到,将郑军击退,才保住了卫侯的颜面,不至于被郑人掳了去。

    卫国人灰溜溜地撤了回来,在亲王室的畿内诸侯共、凡二公的领地内休整。

    后续部队还没有跟上,诸儿在城濮呆不住,同君父打了声招呼,便带上了选锋旅的精锐,马不停蹄地前往卫都朝歌。

    到王师袭取郑国西南鄙的郏邑的那一天,选锋旅已经集结在朝歌了。

    诸儿随即率军向西南方向的牧野前进。

    卫军囤积粮食军械的牧城也并非此行的目的地。

    牧城东南不远处,就是棘津渡口。河水可不比水流舒缓的济水,若没有良好的渡口,大军是难以轻易飞跃的。

    说起来,棘津与齐国还多少是有点渊源的。殷商末年,齐国的祖先师尚父曾经就在棘津居住。

    诸儿先一路向南,达到河水岸边,然后顺着河水的走向沿河勘察。

    河水在棘津处放宽,下游却又收窄起来,于是上游与下游的水流都相当湍急,而在棘津处却相对舒缓。如此,船只就能相对安全的渡过去。

    在繁忙的码头上,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