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则: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藿香、木香、葛根)。

    (四)肾阴亏虚(下消)

    临床表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加减。

    (五)阴阳两虚证(下消)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加减。

    三、内伤发热

    凡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为内伤发热。内伤发热一般以低热多见,有时也可见高热,也有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

    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包括阴精亏虚,中气不足,肝气郁结,瘀血阻遏、湿郁发热。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损,阴虚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亢而引起发热。由于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养,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虚阳外越而引起发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此种发热与情志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正如丹溪所云“气有余便是火”。因情志不遂而气滞,或劳倦过度而气虚,或外伤肌肤而出血等原因,均可导致瘀血内停,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郁久化火故而引起发热。由于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而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结核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阴虚发热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银柴胡、黄连、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二)血虚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三)气虚发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四)阳虚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五)气郁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丹皮、山栀)。

    (六)湿郁发热

    临床表现: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利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

    (七)血瘀发热

    临床表现: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