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士兵突击》——收视与口碑的双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概述:《士兵突击》走红荧屏

    2006年年底,一部反映“农村娃当兵”的军旅题材励志剧在陕西西安的地面电视台首播,并未引起观众太大的反响。未曾想,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该剧接连创造了网络点播、数字互动电视点播和卫视播出频次的多项纪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剧中的演员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明星,剧中的台词成为网络上使用频率甚高的流行语,剧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成为主旋律宣传的典范,这部电视剧的名叫《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成都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云南电视台联合投资拍摄,由曾经执导过《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等多部热播剧的康洪雷担纲导演,并由“草根明星”王宝强出演男一号的30集军旅题材电视剧。全剧着重刻画了一个普通士兵成长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被父亲和伙伴打没了信心的农村娃子从一个技术最差、水平最低、最会“捅娄子”的“差兵”,成长为一名“最优秀士兵”的故事。全剧几乎没有重要的女性角色,更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讲述一批大男人的军旅生活的内容中,不涉及任何流行和时尚的元素;全剧几乎没有一个大腕明星,男一号王宝强以及李晨、陈思成、袁朗等人都不具备绝对的收视号召力;同时,该剧在热播之前也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大规模炒作性宣传。正是这样一部貌似不具备任何看点的剧集,凭借其优良的制作水准,在浮躁、跟风、利益至上的电视剧创作大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2007年8月1日,北京卫视、四川卫视、河南卫视、河北卫视在“八·一建军节”当晚首轮播出了《士兵突击》,北京卫视首播当晚收视率高达3点,创下北京地区当年电视剧收视率之最。在首轮播出掀起收视热潮并广受好评之后,该剧在二轮、三轮播出中表现更为突出:全国35城市组**有24个省级卫视在19:00至24:00时段播出了《士兵突击》;全国80城市组中,《士兵突击》在播出频道数中名列第一。在全国热播和一片好评声中,荣誉随之而至:《士兵突击》获得2007年“新浪电视剧排行榜”中“内地现代剧”和“网络人气剧”两项桂冠,并在东京电视剧大奖上获得“优秀海外电视剧奖”;导演康洪雷也凭借《士兵突击》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奖;男主角王宝强更是依靠其在该剧中的突出表演,获得了无数奖项,登上了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期刊的封面,并以许三多的形象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的现场。

    以上内容足以让我们承认《士兵突击》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作品。在电视剧制作营销日趋专业化的今天,成功的电视剧作品本身并不新鲜,《还珠格格》、《大明宫词》、《汉武大帝》、《流星花园》等剧集都凭借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市场的认同。但《士兵突击》的成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异于电视剧市场运作规律的特殊价值。这部没有大制作、没有俊男靓女、没有宫廷内乱、没有恶俗搞笑的“硬派男人戏”何以取得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剧中的什么内容在打动观众,而它又是如何获得观众的欣赏和认同?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士兵突击》成功的元素

    (一)人物形象的创意

    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影片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所有导演在拍戏时候重点准备和强调的元素。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虽然情节叙事是贯穿全剧和吸引观众的手法,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作为一个电视剧导演,康洪雷剧作中的人物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立体的、饱满的,充满着“精神”和“灵魂”的人物形象甚至超越了剧情,成为一种经典的模型和范式。

    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皆和剧情结合紧密,没有模式化的给人物“扣帽子”,机械化的表现人物性格。全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真实的细节来树立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让观众看到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正如有些观众所评价此剧时说:“每个女性观众都能从中找到理想的异性”,由此可见其人物塑造的成功。

    那怎样才让剧作中的人物真实生动呢?这就是一个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创意的体现。当导演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可以从文艺学、文学和美学中寻找灵感。在一些政治军事题材剧作和情景喜剧中,导演通常会以塑造“扁形人物”为主,在一些其他类型剧中,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剧作中,导演比较偏重于塑造“圆形人物”。

    关于“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是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这两个美学概念。

    “扁形人物,是用单线条平涂的方法勾勒出来的线性人物,仅占平面的二维空间;圆形人物,则占主体的三维空间,像个水晶球,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从理论上看,圆形人物比之扁形人物好像是略高一筹;而实际上,在具体的创作中,两者可以说是各领风骚、各尽其妙。

    扁形人物的塑造可以突出和强调人物的个性特征,即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行为、习惯方面异于常人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剧作中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这类人物往往性格单一,思想倾向显著,即“好的好,坏的坏,优的优,劣的劣”,他们的表情、衣服、动作常常都是其特有的“招牌”,观众很容易理解和辨认。由于扁形人物有时会具有一些漫画式的喜剧色彩,所以常常用于情景喜剧中。

    而圆形人物在剧作中的艺术生命一般比扁形人物要丰富生动得多。“圆形”本身就暗示着全面的、立体的人物造型手段,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一般的扁形人物性格系统比较单薄,这种单调和符号化容易让人物成为席勒式的“传声筒”,人物也沦为导演的主观概念化的抽象想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圆形人物更符合我们的审美,也更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圆形人物形象的性格复杂性打破了好与坏的界限,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观众从中受到心灵的震撼。这样说并不是一味的贬低“扁形人物”,两者只是类型的区别,而没有高下之分。在很多剧作中,我们对人物形象的建构需要有重点有主次,一些“扁形人物”的塑造可以很好的衬托“圆形人物”和点缀情节。而且,“扁形人物”也可以有灵魂的深度,比如狄更斯笔下的一些人物形象。总之,选择“扁形人物”或“圆形人物”只是技巧上的需要而已。

    一般来说,在现实主义电视剧作中,导演偏重与塑造“圆形人物”,剧作中的圆形人物都有一个主性格,再配以多个性格侧面,建构起一个复杂的性格系统。主性格体现一种“典型性”,是一个人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充分具体的“艺术概括”。导演从人群中把“典型性格”抽取出来,让我们一眼就把他归为“某类人”。这类人物一般是剧作中重点表现的对象,在剧作中有着多重含义和多重变化的人物,并且我们能通过故事情节看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让人物变得真实可信,生动形象了。剧中有一些人物则是可以简单化的处理,这样主次分明,更能突出重点。

    在康洪雷导演的剧作《士兵突击》中,可以看到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采用了有些类似于戏剧化的“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结合。由于《士兵突击》本身改编自舞台剧,其中的演员也选自话剧演员,于是导演在“圆形人物”的前提下强化了其主性格,虽然人物形象从总体上看是多侧面的,但给观众留下最深的是人物有别于常人、个性化的主性格,非常易于辨认和记忆。这些人物形象多少有些标签化,容易成为一种流行的人物范式。不过,即使是有些戏剧化很强的人物形象,导演没有忽视对他们灵魂深度的刻画,没有忘记赋予他们主性格的强度,所以康洪雷导演剧作中的人物总是真实丰富又不乏鲜明的个性和典型性。

    例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没有英俊的相貌、强健的体魄、出色的头脑,这个从小在山村长大的孩子,家里贫穷,再加上自己性格忠厚老实近乎呆滞,经常受到同村男孩子的欺负。他父亲许白顺作为一个要强的父亲,常常恨铁不成钢的对他非打即骂,叫他“龟儿子”。就是这样一个父亲眼里没出息的孩子,遇见史今班长而机缘巧合地进入新兵连。我们可以分析,许三多本质是善良诚实、天真质朴的,而成长历程使他有些软弱胆小、缺乏自信。这个时候一旦有提携他的人物出现,他就可以从中得到成长,性格也会随之变化。许三多当时还是一个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期的高中生,这个时候史今班长答应“要把他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契机。从山村到新兵连,生活环境的变化足以让许三多以一种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来面对生活,而他的坚强和坚持也是在部队的打磨下强化得来的,显得顺理成章。由于他骨子里的“听话”和“信赖”,许三多的执拗在三连五班开始表现出来。他相信了“艰巨在于漫长”,他不在意这里是“班长的坟墓,孬兵的天堂”,他只是执著地做好当兵的事情,甚至不顾其他战友的嘲笑自己修出一条路来。许三多的做法是符合他主性格特点的,正是他的这种踏实勤奋铸就了自己的“兵王”之路。

    而剧中的成才,则是一个和许三多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人。让我们把他们的成长轨迹做一个对比,便可以发现里面有符号化人物形象的设计意识。伍六一曾说过“我这两个老乡,一个精得像鬼,一个笨得像猪”,是对两个人物形象的精彩勾勒。许三多从小善良老实,看上去有点傻有点呆,也好欺负,成才则一看就精明圆滑,在下榕树村里时候就经常欺负“三呆子”;许三多在史今家访时候吞吞吐吐的想说实话说不出,被父亲连打代带骂的唤作“龟儿子”,而成才在史今家访时候背诵了大段的革命性文字,周围人夸“有出息”;许三多在新兵连表现最差,被分到了“班长的坟墓,孬兵的天堂”的三连五班,而成才由于出色的表现,进入了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钢七连”;许三多在草原三班修路站岗时候,成才已经提前摸到了狙击枪;许三多做事情想着是“有意义”,他活着是要做好多好多有意义的事情,成才一进新兵连就开始消减了脑袋寻找“机会”,他懂得为了“目标”要怎样努力和放弃;许三多对每一个战友充满着感情,无论是三连五班,还是钢七连,他总是用心去体验去付出,而成才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惜背叛钢七连;许三多做事情时候想到的首先是别人,“进部队的第一个目标是不给班长拖后腿”,成才却一直盘算着自己的利益,怎样找到机会实现目标;许三多很傻,“三呆子”、“许木木”是他的外号,高城也说“明明是个强人,却天生一副熊样”,成才一开始就是新兵连的标兵,他知道讨好连长、班长、班副,兜里有三种烟,最烂的那种是给战友们抽的;许三多对三连五班、钢七连情感深厚,最后居然一个人守着钢七连,雷打不动地跑步、唱歌,他是“眼泪能顶一个加强排”的人,而成才几乎没什么朋友,他离开钢七连的时候只有许三多一个人送他;许三多的333个腹部绕杠,为了信念而努力,赢得了战友的尊重和喜爱,成才总是一个人单独行动,在军事演习中不惜抛弃战友;许三多牢记连长说的“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在军事演习中坚持要背着伍六一回到终点,而成才则为了不失去晋级“老a”的机会而独自奔向终点;在老a的淘汰训练中,许三多总是为队友着想,成才则把战友当对手,看着他将要出队不肯劝阻。在这一系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给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编码,许三多是一个“善良老实、质朴淳厚、有信念肯坚持的认真的”人,而成才则是作为一个和许三多相对立出现的形象,“圆滑又有些狡猾,聪明但是不真诚,自私自负,心里只有自己,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人,我们在看剧作时候,不自主的将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比对,没有鲜明的对比我们就不会体会到许三多的“傻”,也就没有了震撼感。将两种人生观价值观放在剧中,出现了比照和碰撞,观众才能从中关照现实并认真思考自己的选择。

    虽然成才和许三多相比,是有些明显的不足,但是,成才这个人物形象没有局限于“反面典型”这一点,而是在成才主性格的基础上,加上了“勤奋、上进、目标感强、聪明、有竞争意识”等性格元素,使得成才的人物形象饱满生动。严格来说,在本剧中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只是每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人生观价值观有差异而已。成才只是太渴望成功了,他努力地寻找着捷径和“机会”,而他自己也确实有足够的天资让自己脱颖而出。“生存空间”、“机会”是他不断说的两个词语,除了努力的训练充分表现以外,他的竞争意识很强,目标感也非常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个优秀的兵,想要出类拔萃毕竟不是错误。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他们很优秀很有能力,只能说在做人做事上,他骨子里太过自私,缺少一个军人应有的原则和信念。在缺少这些核心元素的情况下,他的所有聪明能干都变得有些微不足道了。所以在老a的训练中,袁朗并没有留下成才。他的成绩是最优秀的,他知道怎样使自己的分数保持最高,但是他忘记了“不抛弃不放弃”,忘记了战友情,忘记了用心对待每一天。袁朗的一席话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冷漠无情,当他拎着小包走出老a时,他明白了“这些年换了太多的地方,反而什么都没有留下”,对于没有付出感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