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管家:“纵使再好,若仍是有些闲人聊了些碎嘴八卦,进了三小姐的耳中,便难免自己心里先生了嫌隙……”
严邶静点点头,回头看了看聪儿。
“谢谢你了,何管家,后面的事儿,我虽然并没有当场亲见,却也能猜出些一二,不如由我来说,我若是什么地方猜测的不对,何管家再随时指正便是!”
何管家:“不敢不敢!”
严邶静:“晓晓姑娘在严家慢慢的长大,直到约莫六七岁时,其生母在严府去世,她的善后之事,是由严府出钱出力,大肆操办的,但这位生母临终前却留下了一番遗言……”
“遗言中说到,为免于落人口舌话柄,自己死后,严府切切不可再与束家其他人丁来往,严老爷和严夫人当然知道这话的分量所在,在此之后,果然再不去与束家人有任何来往,对三小姐的真实出身也守口如瓶。”
“可是在为这位老妇人操办后事的过程中,毕竟还是有一些闲言碎语进了晓晓姑娘的耳朵里,这让她对自己的出身有了第一次怀疑。”
严邶静说到这里看向聪儿。
【这里我帮严家人回答了你的一个疑问,你虽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大太太亲生的,而且也从别人口里知道了这个死去的老妇人才是你的生母,可你并不知道的是,严老爷并未娶妾。】
【而你的生母愿意让你改名换姓,做严家的三小姐,并不是受了胁迫,而是心甘情愿的!】
“直到光宅元年,那一年,晓晓姑娘已长到了十岁,严老爷当时收到了旧友求助之约,找了个回乡省亲的借口,举家从洛阳返回了阳城县。”
“严老爷的这位旧友家中突遭变故,父辈蒙冤入狱,难逃劫数,只留下两小儿侥幸逃离家乡,怀揣着家族秘闻志录,背负着往后洗冤复盘的希望,投奔严老爷!”
“也就是在这件事上,严府上下人等均忽略了晓晓姑娘的感受,当那两个孩子提出为了躲避仇人追杀,继续南下避祸时,严老爷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假做去扬州采买,将他们藏匿于车队之中,带去了扬州!”
说到这里的时候,严邶静又望向聪儿。
【没有人对你解释过,这里,我便替严家人向你解释清楚。】
【你以为严家随随便便的捡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小儿,其实那是故人之后,他们之所以举家回阳城县,也正是因为要帮助这个孩子!】
【你以为的两个哥哥不愿意带上你,那是因为他们另有任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下江南去游玩。】
聪儿的眼神终于慢慢垂下,看着自己的脚面。
“整个严府里对你最满不在乎的,确实只有严二叔,不过,晓晓姑娘的心里已经先生了对严家所有人的嫌隙,此时反倒觉得只有严二叔是快人快语,愿意跟在他身后玩耍。”
“严二叔在飞乐坊里碰到了束家的几个兄弟,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当时知道晓晓姑娘真实身份的人,只怕也有束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吧!”
严邶静将目光看向了束容和她身边的三个兄弟。
几人均避开严邶静的目光,并不答话。
这时,又有人现身,一个身影从祠堂后方走了出来,正是一直没有出现的横昆,也就是束家的老大!
聪儿姑娘原本一直想找的大仇人,就是横昆,此刻,却没有上演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戏码,而是愣怔怔的看着对方。
也许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自己追杀了这么多年的大仇人,其实是她的亲生哥哥!
横昆的脸上也有些尴尬,只看了聪儿一眼,便躲开了目光。
他一直躲到现在才敢现身出现,就是因为想着聪儿既然已经知道彼此是同父同母的兄妹,应该不会再一见面就挥刀相向了吧。
严邶静笑嘻嘻的看着两人之间的表情,继续说道:“人们都说,一个孩子七岁之前的记忆,待成人之后,不足百一,我想问问,束老大!束家老幺出生时,你们几个兄弟各有几岁?”
严邶静这里所说的“束家老幺”,指的并不是严邶静,而是他们家里平时一直称呼的“老幺”,也就是最小的那个儿子。
横昆想了想:“老幺出生时,我是十岁,老二九岁,三妹七岁,老四和老五是六岁!”
严邶静点了点头,再问道:“那……直到上元元年之时,你们兄弟几人各自几岁了呢?”
横昆停了一会儿,回答道:“上元元年,已是三年之后,那时……老幺都三岁有余,满地乱跑了!”
众人听到这里心中明白,眼前的这位聪儿姑娘出生时,其他几个兄弟都要在刚才的数字上添加三岁。
也就是说彼时束家老大,横昆,已经十三岁,就连束容束大姐也十岁了,都已经是记事的年纪了!
束家不知道严府三小姐其实是自己亲生妹妹的,恐怕只有老四老五和老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