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身份。但有时候想开了,只要靖难之役中的同袍还在朝里,人脉还在,公侯爵位其实也不必太过看重。
薛禄恭敬地答道:“末将只要还能跟随国公,情愿做一小卒,鞍前马后敢不用命!您放心,沿途大军所需,末将定会安排妥当。”
张辅又叮嘱道:“朝廷连年用兵,百姓负担已是很重,你要时刻记着体恤百姓,从严约束部下,违法者严惩不贷!”
“得令!”薛禄铿锵应答。
张辅踢了一下马,中气十足道:“一起走罢。”
薛禄牵过马缰,翻身上马,策马快行跟上了张辅的队伍。一行人越过一个小山坡,眼前的光景豁然开朗,一副壮观的场面就出现在眼前。
成列队的步兵,长长的兵器如树林一般成片缓缓移动,马兵、车辆络绎不绝,空中尘雾腾腾,旌旗蔽天,人马大队前后不见头尾,如一条巨大的黑龙一般。江面上,千帆竞过,无数的船飘在水上,还有那车轮舸往来,上面安装着水车,就像轮船一般行得极快。
薛禄看了许久,便开口道:“我大军一部数月前就进驻徽州,动静极大,如今已进逼饶州;寻常来看,贼军理应过鄱阳湖拒我大军才是,不想贼人竟不为所动,似乎已算到咱们的方略。贼首不可小窥,或其中有高人。”
张辅冷“哼”了一声,“自南直隶去江西,本就该走长江便捷;我军先进徽州,但凡有点明白的人也会防着长江水陆之道,什么高明可言?
今番我大军分三路击敌,堂堂之师,岂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可一言度之?若是贼军胆敢以主力迎击抗拒南路徽州兵,九江府便失矣。而他们按兵不动,誓要保九江,南路大军便尽夺饶州诸地,掌控湖(鄱阳湖)东;湖口因此变成孤城,孤城无粮道、亦是走投无路之地,贼军大股不敢拒守湖口。因此我大军控湖口也是囊中取物,迟早之事罢了。于是贼军重九江,他们也只有九江一地;贼军主力被东面牵制时,我北路京营便可自江北南下,渡江切入九江西面,九江亦成孤城。三路合击,纵是贼人插翅也南飞!”
薛禄听罢不禁说道:“此战我军胜算在握。国公先定南京,后灭湖广叛乱,盖世之功当属我大明之首。”
张辅淡淡地说道:“平定汉王起兵,是皇上御驾亲征,天子不战而屈人之兵;今番攻灭湖广叛军,也是皇上英明圣断,老夫岂敢居功?”
张辅此时确实满怀自信,他实在想不出叛军还有什么办法。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朝廷已经完成了对湖广政权的多方部署。在这个时候,朝廷可谓不惜重兵势在必为,对湖广的军事力量部署总数达到约四十万人……从四川调出的军队加上河南、荆襄地方军,协同京营一部,威慑湖广上游及中部岳州诸重地,主要作用以威胁牵制;江北岸的京营北路军,长江下游沿江而上的中路军,从徽州出击的南路军,三路进剿,直接发动江西之役,夺九江重镇、灭叛军精锐。
部署的兵力加起来大约近四十万人,不过朝廷是难以把这四十万大军都集结在一个地方全数出动平推的,不仅因山川地形限制之故,要集结在一处山高路远;而且这么多人集于一个地方军需消耗是个很大的问题,光是粮草调运财政就受不了。分开部署则能直接从地方上得到大部分补给,极大地减轻了朝廷的负担。英国公定方略,进攻的部队分三路,除了考虑作战策略,也能更好地分化大军消耗。
四十万人当然很难全部调动起来用于进攻,饶是如此,单是部署进军江西的三路机动部队加起来,重兵力也不下十万人,对“叛军”显然形成了绝对的力量优势。
英国公张辅策马而行,一路看着长江水陆上的千军万马,心情澎湃。他心想:今年年关之前就能解决湖广叛乱。
汉王已灭,宣德皇帝威信地位上升,等平定了湖广,天下也就该太平了吧。朝中早有议论,要罢下西洋事,停泊在港口的海师舰队也折腾不了多久了;交趾也要撤军;在北疆蒙古,宣德皇帝应该不会学他的祖父北征了,转入防御是既定国策。四方收敛,与民生息,天下安宁。
张辅觉得自己这一仗之后,功劳也够了,接下来便可解甲归田,有高位厚禄,也该跟着享享太平盛世之福。一时间他便心情大好,脸上的皱纹也渐渐舒展,迎着战马奔跑中的风分外惬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