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章 重装上阵 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回我们说到前南齐帝国六王爷萧宝寅在北魏帝国皇宫大殿外长跪不起,乞求皇帝元恪发兵助他“复国”,尽管天降大雨,依然执着地跪伏在阙门之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许是萧宝寅的至诚之情感动了元恪,史载帝国皇帝元恪亲自接见了萧宝寅,并答允他的请求,决定再次兴兵和南朝一战。

    我们说当年萧衍反叛南齐中央,和皇帝萧宝卷大打出手之时,北魏皇帝元恪一直按兵不动,怎么现在南朝已经尘埃落定之时,元恪却又热衷于南征了呢?其实这不难理解,我们在前几章重点讲了元恪如何在上台之时削弱帝国各个王爷的势力,重新巩固了自己的皇权,“攘外必先安内”,比起自己的“皇权”来说,“南征”也只是次要目标了。

    而现如今,北魏朝堂已经基本理顺,加之前南齐鄱阳王萧宝寅执拗的上书自己要求“复国”,元恪自然心有所动。另外,根据史书记载,南梁帝国江州刺史陈伯之由于担心萧衍排除异己(陈伯之乃南齐旧将,驻守江州,后来投降萧衍,但首鼠两端,并不是萧衍“雍州兵”嫡系),于是再次反叛,但实力悬殊,战败之后,无奈北投了北魏帝国。陈伯之是一员南朝老将,连年和北魏作战,对淮河沿线军事部署了如指掌,陈伯之的来降,无疑为北魏南下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于是,上述三大因素最终促成了北魏宣武帝元恪这次下定决心,发起了和南梁的这次大战。

    公元503年夏6月,北魏帝国征调冀、定、相、并、济州军队南下,汇合驻扎在寿阳的南线边防军,一齐交由元澄统一指挥,准备在秋风乍起之时,发起对南朝的全面战争。

    但俗话说,大话好说,实事难办。皇帝一拍脑袋说打,帝国的将军们可是要好好策划战略战术,“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为帝国南征前线总指挥的元澄又将如何策划这次南侵呢?

    打开中国地形图,元澄注视着南梁帝国沿淮河以及长江布防的几处战略要地,周围的帝国将军们则用手指点,并不断交换着意见。此时此刻,我同样看着一张中国地图,却仿佛穿越回1500多年前的寿阳城中,注视着那些当年中华大地上的风云人物,元澄、元英、萧宝寅、陈伯之……感觉相当奇妙。

    我在连载中多次讲述南朝为防御北朝南下,所建立经营的“长江-淮河立体防线”的构成和攻防要点。而从北魏角度看待这条防线,挡在帝国南下作战的最大障碍就是一旦南朝水军沿淮河切断淮南部队的补给线,则北魏渡过淮河南下的部队就会形成被南朝四面夹击,关门打狗的战略劣势中去。而支撑淮河这条“天堑”的则是南朝数百年来沿淮河南岸经营的支点大军镇,从西向东分别为义阳(河南信阳)、寿阳(安徽寿县)、钟离(安徽凤阳县)、盱眙(江苏盱眙县)。由于寿阳地区现已牢牢掌握在了北魏手中(参见“寿阳的沦陷”),帝国以寿阳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突出部,把南梁帝国的千里防线打开了一个缺口,威胁着南梁的这个防御体系。但是,悬在寿阳地区魏军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远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