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师,最开始是官名,也是军队建制度,为殷商设立,分为左、中、右三师。到了春秋时,宋国将左师当做卿,并与右师执政,有很大的权利。左师、右师与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并称为六师,也是执政大臣之一。左师掌君臣百官的教训,又与右师,兼管政令。及至战国时,左师成为赵国无实权的高官,并负责教导宗室子弟的学业。
触龙因为博学、善辩、有才华,被赵惠文王任命为左师,并负责教导太子丹的学业。
赵王丹和平原君坐车,来到左师教学的地方。却听学童说左师身体欠安,回到邯郸郊外府邸修养。赵王丹见左师不在,又不知道左师的府邸,仅存的希望又破灭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然,平原君知道,左师不是真的生病了,那是为了躲避大臣,也是躲避赵太后。看来,赵国有很多聪明人都选择明哲保身,不想得罪太后,自发躲了起来。
赵王丹见左师不在宫中,问道:“叔父,我们怎么办。”
平原君见赵王丹请他拿主意,笑道:“我们找上门去,左师不可能不见吧!”
赵王丹想起左师那张正派的脸庞,有些害怕道:“这,不太好吧!”
平原君见王上有退缩之意,以退为进道:“王上,不想去见左师。臣,告退。”
“叔父,等一下。”赵王丹若不去,传到大臣耳里,定会被非议,咬着牙道:“寡人去就是了。”
赵王丹和平原君坐车,来到邯郸郊外,一处别致的庄院。赵王丹看着这座庄院问道:“叔父,怎知左师的府邸。”
平原君笑着道:“邯郸,我生活了数十年,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
赵王丹想了想,皆说叔父是赵国最贤明的公子,养士三千,这点事自然难不倒他。平原君让人送去拜帖,自己和王上坐在车中一边等候,另一边闲聊。
赵王丹知道左师这个人注重礼仪,若是礼节不周到,左师定不会高兴。赵王丹见叔父这层礼节都想到了,对叔父着实佩服。
左师触龙手握鱼竿正在院中水塘垂钓。长子触庸快步走了过来。因为触庸脚步声发出的声响太大,吓跑了水中的鱼儿。触龙见刚要上钩的鱼儿就这样跑掉了,问道:“慌慌张张,做甚。”
触庸忙道:“父亲,王上和平原君来了。”
触龙仍旧注视着水面的鱼鳔,半响都没有应答。触庸见平原君和王上都在门外等候,父亲却还有闲情逸致垂钓。触庸知晓父亲的脾性,也不敢催促。
触龙神色困倦,闭着双眼,呼呼地睡了起来。
触庸低声道:“父亲。”
触龙睁开眼睛,问道:“怎么了。”
触庸轻声道:“有鱼。”
触龙见状,忙收鱼竿却钓中了一条鱼精。触龙花费了很大力气,才将鱼精拉出水面。触庸看着鱼精,足足有三斤重,喜道:“孩儿垂钓,不及父亲。”
触龙重新挂好鱼饵,抛入水中道:“你看的是钓鱼,我看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触庸问道:“父亲看的是什么。”
触龙双眼盯着鱼鳔,问道:“你可知,我为何爱垂钓。”
触庸忙道:“当然是父亲喜爱垂钓之乐。”
“这是其一。”触龙又道:“垂钓能培养一个人的耐心,能让人心境宁和。心境宁和才能思考,遇见事,也不会慌里慌张,反而会游刃有余。”
“孩儿受教了。”触庸想起王上和平原君还在门外等着,不知该怎么办。开口,怕打扰了父亲的雅致,不说,又怕父亲之举得罪了王上和平原君。
触龙见孩儿很久不说话,问道:“你是不是觉得,为父有些不识抬举。”
“孩儿不敢。”
触龙知道这个儿子那里都好,就是不敢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想法,问道:“王上和平原君在外等着,我却在这里垂钓。为父没有立马相迎,你是不是觉得,不符合礼制。”
触龙见孩儿不说话,却猜到了他要表达的意思,问道:“你说说,王上和平原君为何来拜访我。”
触庸道:“王上学业不好,想请教父亲。”
触龙见儿子这个理由,还算牵强,又问道:“平原君呢?”
“平原君是陪王上来的。”
“王上是有问题请教我,但不是为了学业。”触龙换了一口气,又道:“平原君忙得不可开交,怎会有时间陪王上来找我。”
触庸又说了几个理由,都被触龙给否定了。触庸实在是想不出,王上和平原君前来的目的,问道:“请父亲示下。”
“你呀!一点都不关心国家大事。”触龙出了一口气道:“王上和平原君前来,想必是为了齐、赵两国邦交之事,也是为了赵太后而来。他们是想要我进宫有说太后,让长安君去齐为质。”
赵太后因为长安君怒喝群臣之事,邯郸人人皆知。触庸身在邯郸,岂不知晓。触庸就是为了让父亲说出这句话来,顺势问道:“王上和平原君正在门外等着,父亲见,还是不见。”
触龙有意考察儿子对时局的判断,问道:“你觉得,我是见,还是不见。”
触庸想了想答道:“父亲见了,王上和平原君有所求。父亲拒绝,便会得罪王上和平原君。父亲若答应了,就会入宫有说赵太后。赵太后怒喝群臣足以证明是不会把长安君送去齐国。父亲此举,也会得罪赵太后。有说不能成功,王上也会对父亲失去信任。父亲不见,得罪一方。见了,也会得罪另一方,甚至两方都得罪了。”
触龙见儿子分析也没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触庸坚定地道:“见。”
触龙问道:“为何。”
“其一,王上是君,前来拜会父亲,父亲不见,有失礼数,与礼制不合;其二,父亲是王上的老师,定该为学生解惑;其三,父亲是王上的臣子,理当为主分忧;其四,王上之行是为了江山社稷,赵氏男儿,人人都要为国家尽一份力。其五,大丈夫理应报效国家,报效君王,理应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你长大了,也成熟了。家业交到你手中,我也放心了。”触龙转过身来,看着自己的儿子,“你说得不错。大丈夫,理应报效国家,报效君王,理应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触龙撂下鱼竿,起身伸了一个懒腰,又道:“走吧!我们去见见王上和平原君。”
触龙来到赵王丹的马车前,行礼道:“臣,不知王上、平原君造访,未能远迎,还请王上莫怪。”
赵王丹下车行礼道:“左师,莫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