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重武略守备红城 崇文化捐修儒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受到生存压力的鞑靼人屡次入侵甘州,凉州,庄浪等地,他们把目光盯向了一个要害的地方——庄浪红城子。

    红城子北距庄浪卫60里许,南距金城百五十里许,战略地位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精兵出陇西,进军河西,大败匈奴,占领河西地区。并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庄浪境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史料的(《汉书·食货志》)屯田,史称令居屯田。红城地区就在屯田范围之内。

    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王朝置金城郡,辖十三县,其中允街县,就在红城丽水(庄浪河)河西,《后汉书·明帝纪》:“城隔丽水(庄浪河),一名丽水城。”因其城墙用红粘土筑成,所以又称红城子。

    到西夏建立政权,丽水流域大都被西夏国占领。西夏在红城子设卓罗和南监军司。卓罗和南监军司南距兰州约80公里,西北距凉州府约175公里,东距会州(靖远)约150公里,与兰、会成犄角之势。一旦兰、会不保,驻扎在卓罗和南监军司的重兵将成为西夏黄河以北防线的大本营”。

    元朝,忽必烈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蒙古汗国在庄浪河流域设置庄浪县,并修筑庄浪城(今永登城),红城地区属庄浪县,属甘肃行署永昌路隶之。

    明洪武二年,红城子由河西迁到河东的红城子东临清明山,西扼庄浪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该城布局紧凑,城防设备齐全,是兰州以西明政权设置的一座军事重镇。

    这期间,庄浪河流域迎来农业大开发和经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加强河西地区的防务,满足军队的粮饷,明政权因地制宜地在这里大兴屯田。由政府供给屯田所需的耕牛、农具和籽种,并做到随缺随补。同时实行“量地力而区别征科”的低税政策。凡自行开荒耕种者,原则上?“永不起科”,调动了军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加上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致使洪武十三年(1397年)出现庄浪(永登县)“累岁丰足,以十之二输官,八分给予士卒”的富庶景象。

    为此,明廷非常重视红城子的守备。

    明廷决定以攻为守。代宗景泰四年(1453),甘肃总兵肖敬、宣城伯卫颍带领鲁鉴等进攻伯鸦忽,逼退入侵者。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阿罗等又气势汹汹进犯庄浪。得知消息,鲁鉴随庄浪守备都指挥魏荣一起领兵顽强抵御,在黑岗子设伏,出其不意击杀37人,将其击退。鲁鉴因功升都指挥佥事,守备红城子。明英宗在敕谕中对其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红城子居于兰州,庄浪之中,凡使臣客旅,转运粮储,皆由此往来,最为紧要。今以尔尝管领土兵,杀贼效劳,人所信服。特命统领原管土兵,及听于庄浪操备官军内摘拨一、二队,往彼守备。操练军马,固守地方,遇有警急,相机行事。仍听总兵、镇守等官节制调度?。务在持廉秉公,正已率下,不许挠害下人及私役军士,有防操守。如违,取罪非轻。尔其敬之慎之。故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