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主动防御系统问世之前,步兵战车也只是装甲战的辅助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随着各种能够拦截低速反坦克弹药的主动防御系统出现,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的威胁大大降低,步兵战车的反坦克能力自然受到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以往的战斗中,不管是美日联军、还是东北军,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用途不是用来打击敌人的坦克,而是敌人的防御工事。特别是对美日联军来说,在进攻的时候,经常用反坦克导弹攻击中**队的固定火力点。
当然,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都没有多少固定火力点。
野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交战距离。
虽然在平原上,只要天气状况良好,依靠现代化的观瞄设备,交战双方都能在数公里外发现对方,即便在夜间,观察距离也在三公里以上。但是在实战中,很少有坦克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开火,一是准确性不够高,二是穿甲能力不够强。
当然,实战中,影响交战距离的因素非常多。
除了恶劣天气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分辨敌我。特别是在夜战中,交战双方主要依靠红外成相设备,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显示出目标的大致轮廓。即便99式与m1系列主战坦克的外形差异非常明显,可是在红外成相仪的显示屏幕上,很那准确分辨。只要距离稍微远一点,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更何况,在实战中,交战双方都会使用干扰手段。比如坦克手在进入战场之前就会启动防御系统。处于自动工作状态下的防御系统在受到激光照射的时候,就会主动发射烟幕弹或者释放烟雾。因为坦克在开火之前,都得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交战距离,所以很难做到不被对方发现。受烟雾干扰,观瞄设备的探测能力必然大大降低,从而使得交战双方很难在远距离上命中对手。
如此一来,就算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在十公里左右,也难以发挥作用。
实战中,坦克的开火距离一般在两公里以内。如果交战双方都是有备而来,开火距离还有可能缩短到一公里之内。
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种步兵战车都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要知道,坦克炮打出的穿甲弹能在一秒钟之内机会一公里内的任何目标,而步兵战车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至少需要几秒钟才能飞行一公里。更何况,在这个距离上,别说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就算是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打出的穿甲弹也能摧毁步兵战车,所以在实战中,步兵战车很少使用反坦克导弹。
这场坦克大战的第一次战斗,就发生在东北军的坦克与美军的骑兵战车之间。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一辆99式主战坦克打出的穿甲弹,准确击中了一辆在四公里外的m3骑兵战车。这也成为了这场坦克大战中,有记录的最远摧毁距离。
虽然在接到侦察报告之后,美军立即出动了攻击机,并且呼叫了炮火支援,但是战场过于狭窄,而且美军的坦克部队就在骑兵战车后面几公里处,所以在美军的炮火支援过后,空中打击还没到来,双方的坦克就交上火了。
不可否认,美军的m1a3确实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即便在三千米的距离上,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打出的穿甲弹也能毫不费力的洞穿99式的正面装甲。当时,还有一枚穿甲弹在打穿了第一辆99式坦克炮塔的前后装甲之后,打中了后面的第二辆坦克,并且打穿了这辆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
问题是,在交战距离拉近到二千五百米之后,99式的穿甲弹也能干掉m1a3,更别说当时仍然是美军主力的m1a2了。
对迎头并进的两股坦克部队来说,五百米的距离,无非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而已。
随着双方都能给予对手绝杀,而且双方坦克手的素质都相差不大,当天晚上的天气状况又比较良好,没有出现大雾,投入战斗的坦克数量就成了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而东北军无疑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特别是在第三十九集团军这边,因为北面有第十六集团军掩护,南面又是平行推进的第六十五集团军,所以该集团军把主力全都放在了正面战场上,坦克密度达到了每公里六十五辆,而与直交战的两个美军师的坦克密度只有每公里四十辆。
第三十九集团军率先取得优势,等于让东北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