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下午,罗耀武亲自送走了带队前来的詹伯雄与石磊磊。
仅仅数个小时之后,中**队在庄河到丹东的战线上发起全面反击,东北国境保卫战的第四次大规模会战就此打响。
第六十五集团军、第二十六集团军与五个新编集团军强攻庄河,第十五集团军与两个新编集团军强攻东港,第三十九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强攻丹东,第四十集团军充当战役预备队,第十六集团军仍然驻守东部防线。
很明显,重点就在庄河,主要打击对象就是刚上岸的日军。
从兵力部署上看,罗耀武的战术意图很明确。先让第十五集团军攻打东港,切断庄河与丹东的联系,让美日联军首尾不能相顾,再用第三十九集团军缠住驻扎在丹东的美军第七步兵师与第二机步师、以及在那边上岸的日军师团,最后集中兵力强攻庄河,围歼美军第二机步师、以及日军的第七师与第十师。
战役目的明确,战役行动果决。
这次,罗耀武没有耍任何花样,明着与日军干。
问题是,服部留名却不这么认为。
这几天,他不但在视察部队情况,也在总结罗耀武的进攻方式。从围歼美军第四步兵师到全歼两个韩军集团军,罗耀武的战术部署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战役初期的目的指向并不明确,以此麻痹迷惑对手,等到战役部署完成之后,再与对手决战。
罗耀武采用这种虚实相济的打法,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打到目前为止,中**队的战斗意志得到了证实,但是部队战场机动能力低下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特别是在离开得到防空系统重重保护的集结地点之后,肯定会在行动途中遭到猛烈轰炸。
几场会战打下来,中**队损失的重装备中,有八成是在行军途中被炸毁的。
与美军比起来,中**队的战场机动能力差得太远了。某些时候,就算不计损失的强行军,能够及时到达战场,部队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在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战斗中,第十五集团军南下的两个主力师就遭到猛烈轰炸,虽然最后组建起了防线,却不得不用官兵的躯体去阻挡突围与解围的美军部队,结果两个师的人员伤亡都异常惨重。
除此之外,中**队在整体上并无明显优势也是一大原因。
即便在围歼韩军d集团军的战斗中,中**队的整体优势仍然不够明显,无法做到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同时投入重兵,必须有所侧重。
结合前面的问题,就需要尽量隐藏战役目的,而不是提前将目的暴露出来。
如果有充足的作战部队,哪怕部队的活动能力不足,也能依靠庞大的兵力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也就没有必要遮掩什么了。
问题是,中**队此时拥有足够的兵力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三个美军师与四个日军师总共有十五万官兵,算上两个韩军集团军的近三十万官兵,总兵力在四十五万左右,而中**队的主力集团军与新编集团军最多只有六十万。算上装备与制空权造成的影响,优势应该在美日韩联军手里。
当然,美日韩联军也不具备进攻能力,主要是韩军不会参与进攻行动。
只不过,这并不影响防御作战,至少韩军还没有立即撤回朝鲜半岛的意思。
如此一来,罗耀武为什么要一开始就挑明目的呢?
难道他认为,用这个办法就能迫使美军与韩军在躲一旁看热闹,获得单独歼灭日军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服部留名决定打打看。
反正他也没有想过立即发动进攻,既然中**队主动进攻,正好利用较为完备的防线消耗中**队的有生力量。
如果能在防御作战中打残几支中**队的主力集团军,接下来的进攻就好打了。
抱着这个想法,服部留名给战线上的美日韩联军下达了全线防御的命令。
虽然韩军不见得会听从他的命令,但是连续遭受两次惨败,绝大部分韩军官兵都盼着早日搭上回国的轮船,根本不会贸然进攻,只会在最后一道防线上死守。至于美军,三个师在占领庄河之后都打了不少防御战,经验肯定非常丰富。
问题是,服部留名没有想明白,罗耀武根本不会向日军妥协。
战斗打响,中**队的进攻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
炮击从入夜后开始,一直持续到天亮之后。整整一个晚上,十五个集团军的二十个炮兵旅与军区直属的五个远程炮兵旅分秒不停的向前线投掷着炮弹、火箭弹与弹道导弹,基本上是部队攻到哪,炮火就延伸到哪。
如此猛烈的炮击,绝对是前无先例。
收到前线部队的报告,服部留名也很是纳闷,中**队不是物资紧缺吗?
显然,服部留名搞错了这个问题。
中**队最缺的是粮食与冬季被服,尤其是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