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守了五年“破烂”的技术军官,余鸿飞出的主意肯定与废物利用有关。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
如果不是没有其他选择,肯定会有人认为这个当年踌躇满志加入空军的北航高才生是不是因为在被称为“战斗机坟场”的西北某空军基地得太久、连女朋友都没谈上,搞得精神出了问题,竟然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余鸿飞提出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那些等着报废的战斗机改造成“导弹”。
一架战斗机在使用二十到三十年后将做退役处理,其中一些状态较好,即还没有达到最大飞行时间、平常保养得比较好,以及性能还不算太落后的会做封存处理,等五年十年再做处理。
剩下的退役战斗机中,只有实在飞不起来的才会立即报废,其他的会转移到某座空军基地,根基实际情况加以利用。比如某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战斗机会被送往博物馆,还有一些会被拆解后分散出售。
更多的,则是改造成无人飞机,在训练与演习中消耗掉。
因为引进了su-27sk与su-30mk1之后,所有j-6与早期的j-7开始退役,随着j-10与j-11量产,余下的j-7与早期的j-8也陆续退役,所以空军并不缺乏退役战斗机,光是j-6就有数千架之多,j-7与j-8也有上千架。
这些退役战斗机中,半数状况良好,即便不能保证还能飞多久,至少能飞起来。
余鸿飞的想法很简单,按照无人靶机的标准改造这些战斗机。
因为空军长期在实弹训练与演习中使用退役战斗机改造的无人靶机,所以改造工作并不复杂,一些文化知识不够高的地勤人员都做得到。设备也不缺,西北地区的空军基地里就有不少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就是,要将这些无人靶机当成导弹用,还得下更大的功夫。
在后方遥控肯定不成,美军的电子战机可不是摆设。必须有人在前面遥控,余鸿飞提出的办法也比较简单,就是让一架双座型的战斗机带一个中队的无人靶机,由战斗机上的导航员进行近距离遥控。
因为距离足够近,所以发射功率足够大的数字电台就能对抗美军的电子干扰。
问题是,无人靶机只是靶机,而不是导弹,就算装几百公斤炸药,也不是导弹。如果按照导弹的标准对其进行改造,还不如生产更多的导弹!
要想让这些无人靶机发挥作用,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战术。
余鸿飞提出的战术中,无人靶机确实是靶机,存在的价值就是消耗美军防空战斗机的空对空导弹与美军防空战舰的防空导弹!
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时候,一架fa-18f型防空战斗机最多可以携带十二枚aim-120型拦截导弹与两枚aim-9x型格斗导弹,一般只携带六枚aim-120与两枚aim-9x,空出来的挂架用来携带副油箱与电子吊舱。
在三航母战斗群中,执行舰队防空任务时最多出动三十六架fa-18f、加上紧急起飞的二十四架、以及空军的八架f-22a,总共六十八架战斗机,只有四百零八枚aim-120与一百三十六枚aim-9x。
在高危海域执行作战任务时,三航母战斗群一般由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六艘“伯克”级驱逐舰与四艘“佩利”级护卫舰组成护航编队。四艘巡洋舰中,两艘司职战区反导任务的只携带六十四枚“标准”2型区域防空导弹,另外两艘携带九十六枚;六艘驱逐舰中,两艘司职战区反导任务的只携带三十二枚“标准”2,另外四艘携带六十四枚;四艘护卫舰则各携带二十八枚“标准”1型防空导弹;舰队中射程在五十公里以上的区域防空导弹总计七百五十二枚。
即便按照一比一、而且百分之百的命中率计算,美军航母战斗群最多能够对付一千二百九十六个目标,然后就得用机关炮、近程导弹对付来袭敌机与导弹了。实战中,为了保险起见,战机与战舰都会用两枚导弹对付一个目标,而且拦截成功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所以美军航母战斗群最多只能对付五百到六百个目标。
如果在平时,肯定没人想过能够对美军航母战斗群事实饱和打击。
拿前苏联在鼎盛时期建造的,存在就是用来对付航母的“奥斯卡”2型巡航导弹潜艇来说,即便除掉战斗机上的空对空导弹,与性能较弱的“标准”1,只用巡洋舰与驱逐舰上的“标准”2进行远程拦截,也不考虑近防武器的拦截能力,也至少需要六艘同时发射全部导弹才能实现饱和攻击。为了“同时发起攻击”,前苏联不但计划为太平洋舰队与北方舰队各建造六艘“奥斯卡”2型攻击潜艇,还在八零年代建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监视卫星与海洋通信卫星系统。
也许有人觉得潜艇的装载能力有限。
以岸舰导弹部队来说,按照一个连有四辆三联装导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