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老者疑道:“足下何出此言?”

    梁文举笑而不答,右手缓缓亮出一本半旧的书,书的封面上写着:答顾东桥书,五个行书小字。

    “原来先生也是我王学门人。”

    梁文举说完,不待老者答话,便拱手道:“家师玄扈先生。”脸上颇有自矜之色。

    老者闻言“哼”一声道:“你们左派是把天下所有王学门人都纳为你们自己人了吧?”

    不过老者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也知道,现在这个时期不再是逞派系之争的时候了。

    当今朝堂之上王学几近绝迹,所以左派中人拼命也要保住胡廷宴,胡廷宴奉命巡抚陕西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如果他倒了,对于王学左派,甚至于已经式微的王学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

    老者走到梁文举近前,将鸟笼置于画案之上,道:“足下请将所知消息手书一封,我这有异鸽一对,可飞信传于巡抚衙门。”

    梁文举迟疑道:“这,这可行吗?”

    老者横他一眼,状似不悦道:“你也是王学承下,圣人门徒,不要如此拖泥带水。”

    说罢左手敛袖,右手研起磨来。

    砚是上好的洮河砚,肤理缜润,色泽雅丽。砚是好砚,字也是好字,梁文举神色凝重,似在思索,右手轻转重按,行笔不停,两行行楷跃然纸上:

    绩山先生尊鉴。

    晚辈自与先生邑中一别,违奉提巡,荏苒数年,别后萦思,甚以为怀。今上一函,蔚为紧迫。今年肇秋,晚辈述职于京,时值兵科都给事中周绍吉上书弹劾陕西总兵韩坤平叛兵败,圣上留中,不两日,又有陕西道巡按御史廖洪,陕西提刑佥事崔明远,吏科都给事中平国漳等十余人上书,矛头直指先生,言赈灾不利,百姓造反等二三事,晚辈惊闻朝廷已下旨,命锦衣卫召先生回京。如今急如星火,晚辈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然以先生之智,胜愚百倍,必能洞悉朝事,匠意于心。

    天启七年玄月廿一

    梁文举手书雒南

    梁文举写罢,轻轻一喟,吹干了纸上墨迹,此时天色愈晚,屋内视线昏暗,便将案上的烛灯又挑亮了一些。

    再回过头时,只见老者已将鸟笼上的笼布取下,里面两只苍色鸽子,都较寻常鸽子更大,羽条长,覆羽宽,其眼黄如李鸟,橙黄发红。

    老者这边将书信捻成极小的一卷,然后投入一根细竹管内,小竹管绑着一根绳,绳子的另一头系在一只略小些的鸽子腿上。

    老者左手托着这只鸽子,右手拿着一根茶叶状的物什喂在鸽子喙边,那只鸽子仿佛被那东西吸引着,轻轻点啄。

    随后,老者手托着鸽子来至窗边,摊开手掌任它自去,鸽子扑棱着翅膀沿着老者的掌缘没有规律地跳来跳去,但始终不飞。

    老者也很有耐心,就随它玩闹,终于这样过了差不多有半盏茶,那鸽子才停止骚动,夺窗振翅而去。

    静听铜壶滴漏,夜月微残。窗外飞花落雨,一人长身卧榻,辗转难眠。

    翌日拂晓,恍惚间若有若无地一阵细微交谈声传入厢房,梁文举本睡的极轻,听到声音,便悠悠转醒。

    只听一个男孩声道:“阿姊,本来多好的一处花田,非要刨了去,种这些难闻的苦草。”

    又一个女子声音,婉声道:“傻孩子,若没有这些难闻的苦草,你哪还有命在?”

    梁文举听二人声音,知道是昨天那个被唤作宁儿的男孩还有蓝衣女子,梁文举心里一暖,随即便翻身下榻想去后窗瞧瞧。

    昨夜与老者闲谈之中他已然知晓,老者姓楼,号玄闿,身为晚辈,名、字自是不敢动问,回去后定要请教家师这位玄闿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

    后来他也自老者话中得知,他只有一个女儿,就是那位蓝衣女子,那个男孩则是被他收养在府中的,其中还有一段故事,老者也说与梁文举听了。

    近年西北大旱,尤其是陕西境内,盗寇为患,贼匪横行,以致日月不光,流血川野,很多百姓活不下去,易子而食者在所多有。

    男孩父母皆为反贼所杀,男孩为葬考妣,于梨树下徒手掘地,从旁经过的老者为其所感,曾予他银钱让他活命,男孩手捧银两跪地对老者道:“敢问先生,此银几两?”

    老者顿生不悦,道:“此乃纹银五两,足够你吃到明年。”

    说罢转身欲走,哪知男孩又道:“敢问先生,纹银五两可买得棺椁?”

    老者讶然道:“怎么?你拿了银钱不去活命吗?”

    男孩头伏于地,哑声道:“区区贱命,生死何异,但……求一棺椁,以蔽父母身躯,别无……他求。”

    男孩声音嘶哑,话不成句,却荡人心肺。

    老人感念他至孝,与他买了棺椁,葬了双亲之后,便将他带回府中。

    路上又得知他曾食观音土,常常腹痛如绞,这种病极难医治,得这种病的人大都难以活命。

    老者虽精通医术,用针喂药让他活命至今,但依旧无法根治。

    推开这扇万字纹长窗,自有一处后园,遍植花药。

    诸如曼陀罗,黄萢,卷耳,漆姑草等等,品类繁多,难以详尽。

    不时风动花落,千叶万朵,铺地数层。

    北国玄月,万籁秋寂,小园不大,却于飒飒孤风之中尽收清丽。

    梁文举手扶窗柩,静看窗外二人。

    女子一身月白裙袄,头发绾成随云髻,婷然卓立,便是这满苑的醉人秋色,也逊色三分。

    男孩听得女子说完那句“傻孩子,若没有这些难闻的苦草,你哪还有命在?”

    知她说的在理,便不再吱声,继续埋头用心帮阿姊给药草填土。

    女子则立于一棵药树下,一边将已经枯黄的草叶择去,一边道:“况且,这些草药也不全是难闻的。”

    男孩依旧蹲在地上填土,闻言抬首,看了阿姊一眼,噘嘴道:“阿姊又诓我?我喝过的药比水都多,哪一次不是难喝又难闻,呕……”

    说完好像想起了喝药的场景,顿时作呕吐状。

    女子回首瞧他憨样,盈盈一笑,顺手摘下一伞状的茶白花瓣,道:“此曰白芷,可祛风镇痛,却是不臭的。”

    男孩一脸不信,道:“我闻闻!”

    女子瞧他不信,便走过去将药递到他口鼻处,道:“不信自己闻。”

    男孩肚子鼓鼓的蹲在原地,伸长脖子仰着通红的小脸深嗅了一大口,一脸陶醉的模样,憨态可掬,半晌后才吐息道:“好香哇。”

    女子闻言才将手放下,道:“阿姊没骗你吧?”

    男孩却道:“药香不香不知道,我只闻见阿姊手好香呀。”

    女子闻言俏脸一红,转身去忙再不理他。

    梁文举于窗后也差点笑出声来,吓得他赶紧将窗子关上。

    无论是这万丈竹海,碧水摇光,还是林云墨宇之中,锦繁古树,霓裳倩影,皆令梁文举萌生出避世之感。

    可他正值当年,又深浸孔孟之道,心下不由感慨万千:“此处虽好,可是大明江河万里,两京十三省却不都如这里一般,而今国事多艰,百姓困苦,我怎么能有这等想法。”

    当下打点行装,向楼姓老者辞行而去。

    是夜,杨宁打扫客房,发现桌上留有书信一封,不便自阅,便将书信小心收好,待将客房收拾停当,便来到大伯卧房门前。

    房门半掩着,他见大伯面北而立,正手捧三炷清香躬身行礼,对着墙上悬着的一幅画像拜了三下,每一下动作都极是缓慢,显然庄重无比。

    杨宁举目向壁上画像望去,只见画像上一名老者,长须美髯,相貌清癯,眼神沧桑目视前方,内着粉红色道袍,白护领,外罩披风,头戴阳明巾。

    杨宁对大伯房内很是熟悉,从前这面壁上并非这幅画像,杨宁目光一凝,见这幅画像一角微微掀起,露出它所遮挡住的原有画像。

    杨宁心下明悟,随后出声咳嗽了一下,并敲了敲门。

    老者见是杨宁,进前将香插入香炉中,道了句:“进来吧。”

    杨宁依言进房,将梁文举的书信呈上,并说明信因。

    老者也不避着杨宁,当面将信拆开: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