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四章 闻书香 刘重嗜书如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话说当年花尚荣在县太爷梁墉的手中得到这处府宅的时候,其实这间上房的里间就是一处大卧室,后来花尚荣又请人打了道隔墙,所以就多出了一间书房。花尚荣之所以要间隔出一间书房出来,这也是沿袭了在京城时的习惯。想当初花尚荣在京城之时,好赖不济也是个朝廷命官,这官家的府邸,当然是拿现在的花府比起来是望尘莫及的,咱且不说当年的花尚荣是怎样的家财万贯,如何的富有,只单说一个书字,因为这才是今天咱要讲的话题。

    说起这个书字,其实花尚荣原本出身于富甲之家,到后来他跟随光武帝刘秀征战多年,一直都是以武为用,说句更贴切的话,花尚荣当算是个武夫,文人两个字,与他根本就不贴边。

    可话又说回来,花尚荣虽然在朝中是个武将,可谁说武将就不能藏书?说到这个缘由,咱还得从光武帝刘秀身上说起。

    大家都知道光武帝刘秀是个文武双兼的皇帝,可要是细说起来,打江山的时候,难免要和敌军对垒,所以必然是武为当先。转过来,刘秀他一旦坐稳了皇王的宝座,这文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光武帝刘秀喜欢藏书,正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藏书在当时就成为了一种时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每个人的家中是必有书房,而书房的书架上又必是摆满了各色的藏书。

    要说这花尚荣本来他并不喜欢读书,那么书房和书架上的藏书就只能算是应景之举,原本是为了迎合时尚,这日子一久,在视觉上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虽然后来花尚荣被放逐到了云南,可是到了现在的花府,他还是依照老习惯,将原来的书房照搬了过来。

    现在咱接回前言。话说香贻和昭武轻手轻脚地进了上房,夫妻俩穿过卧室一直来到书房,这一看不要紧,眼前的一切还真让香贻和昭武大吃了一惊。

    若问此时的刘重正在做些什么,咱们下回再说。

    二百零四回

    闻书香 刘重嗜书如命  访县衙 昭武奉子授业

    上一回书说到:香贻和昭武两个进了书房,眼前的景象不免让两人都吃了一惊。

    吃惊什么?只见此时的刘重正蹲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在看一本书。

    一见此景,昭武心想: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又没人教过他认字,他怎么会钻进书房里来看书呢?

    香贻也有与昭武类似的的想法,不过香贻以为:一定是哪本书里面配有插图,这孩子看书只是为了图个新奇、看个热闹而已。

    香贻见此时的刘重正埋头看书,她怕惊到了孩子,于是她先轻轻咳了两声。

    刘重听见声音一回头,见父母亲正站在自己的身后,便放下手中的书,稚声稚气地叫了句:“爹、娘!”

    昭武从桌上拿起书,他翻看了一下,见是一本西汉初年欧阳宇先所著的《磐石赋》,书虽然不厚,也就百二十页的样子,可满篇都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若非识字之人,是很难看得进去的。

    昭武对刘重看这样的书也是深感诧异,便问道:“重儿,这种书你看得懂么?”

    没想到刘重抬头看了父亲一眼,竟然点了点头。

    昭武哪里肯信,他打开书摁在桌子上,然后又指着上面的的一行字说道:“这里写的什么?念给为父听听!”

    刘重向前欠了欠身,他往昭武手指的地方看了一眼,开口念道:“磐石立于峰,虽与日月同仰,然孤而不傲,沉稳之故也;磐石居于水,虽与浊浪共舞,竟不能陨其壮,坚毅使之然也……”

    刘重念到这,香贻俯身抱住刘重惊问道:“重儿,父母都不曾教你念书,你哪里学得认字?”

    刘重得意地晃了晃头说道:“孩儿自打看见这些书,便认得上面的字。”

    刘重说着,伸出小手在书架上指了指又道:“这上面的书,孩儿已经读过两遍了。”

    香贻直起身拍了拍刘重的肩赞道:“我儿真个聪明!等过几天娘亲教你父去城里给你请位教书先生回来,好好教你念字。”

    刘重满脸稚气,却又语气坚定地说道:“爹娘不必再请先生,孩儿无师自通,只要有书念就好。”

    香贻半应半哄着刘重说道:“好!这事容为娘和你父商量之后再说。我儿年纪尚小,不要贪书,有时间多到院中去玩玩。”

    香贻说到这,又向昭武招了招手继续说道:“我和你父还有事情要做,呆会儿别忘了回去吃饭。”

    香贻最后嘱咐了一句,这才和昭武一块静静地离去……

    放下刘重在书房读书咱先不提,单说香贻和昭武两人回到卧房,只见昭武一屁股坐在床上,长出了一口气。

    香贻看了昭武一眼,调侃道:“看你大口舒气的样子,刚才在书房一定是憋了一肚子的话,是不?”

    昭武点了点头,现出满脸的疑惑说道:“重儿这娃子自言无师自通,可这世上哪有天生就会念字的道理?我还是想不明白!”

    香贻“噗”地一乐,道:“你儿也许是天上下来的文曲星,或者是神童也都不好说,反正他小小年纪便通文理,这固然是个好事,也许他将来能和你父兄一般入朝为官还未可说呢!”

    昭武一展眉笑道:“贤妻言之有理!有道是‘武能安邦、文能治国。’这孩子天资聪明,若能有个先生点拨于他,那他将来必成大器。”

    香贻点头说道:“若请先生须得找个文资高的才行,凭我儿天生的聪颖,仅识文断字的恐已无可用,否则会贻误了这孩子的前程。”

    昭武挠了挠头道:“话虽如此,可这里毕竟是个僻壤之处,又到哪里去找合适的先生呢?”

    香贻想了想说道:“本地的知县王晟从前对我们花府多有礼遇,如今我娘她虽然已经出家,可请王知县在县内寻个博才之人为我儿授业,我想这并不是难事,明日你可前去求他。”

    第二天,昭武果然依香贻之计,他来到县衙见了县太爷王晟把自己的想法这么一说,人家王知县还真挺痛快,只见他哈哈笑了一阵说道:“刘贤弟之所求恰在好处!正巧本县衙之内有个咨文马上将告老回归故里,本官已经准了他的辞呈,只因新任咨文之官尚未到任,故而他还需在县衙之内留职几日。此人书阅颇丰,在衙内除草拟咨文之外,二十余年来,本县的县志一直都是由他亲手执笔,正可谓是才高八斗,若给你家少公子做个启蒙,真乃是绰绰有余呀!”

    昭武闻听,忙追问道:“这个咨文高姓大名?能否现在就容我见他一面?”

    王知县摆了摆手,示意昭武不要急。之后,他招过一个衙役说道:“你速到后边去找楚老咨文,传本县的话就说本官邀他来书房议事。”

    见衙役出去,王知县又慢吞吞地说道:“本官所说的老咨文姓楚名良,字怀顺,此人嗜书如命,又善于博文,且为人忠厚,乃人之上品。怎奈他不善交际,处事又多显呆板,故而在本县司咨文一职二十余载,竟不得升迁。”

    昭武接道:“官场素有重亲轻德之风,可惜像楚老先生这样的人才竟在小小的县衙之内苦苦埋没了二十余年,直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