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仅仅看到这个渺小的星球,宇宙无垠,也许未来我们会拥有自己的殖民星,一个家族的亲友可能相隔几个光年也能通信——我也许看不到这一天了,但是希望我的子孙后代们能够见证。”
白明修真的没有想到,这些搞航天技术的大牛们,居然如此的志存高远。其实想一想也能够明白,大明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国,不可能被外界击败的强大存在了。虽然像白明修这样的俗人,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为大明的子孙后代开辟生存空间,但广大的明人都要找个方式去自我实现。而这些搞技术的人,就萌生了如此的想法。
十几二十年前,白明修做了个系统的支线任务,系统奖励给了他一系列的著作,这些基本都是他那个位面在18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经典,其中就包括早期的科幻,从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凡尔纳的系列,还有后来影响巨大的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银河系公民》,更有神一样的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我,机器人》。
这些作品挂着各种各样张三李四的名字出现,白明修还为了合适,弄了一些系统作家出来冒名顶替。所有的作品都经过了大明本土化的改造,带有华夏文化的特征。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关于科学和未来的探讨,无疑对于大明普罗大众是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也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到这个事业中来。
当人类解放了自己的想象力,主动去探寻未知和力图去掌握新的理念和技术时,也许“上帝”会发笑,但是执着的人类所爆发出的光辉和能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你们现在在做的工作,是先驱性的,会被日后大明所有国民记住的,更是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我承认,我们大明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在一个领域进行投入,不过我会向理政院说明你们工作的重到我们大明的卫星漂浮在地球轨道上,也希望有朝一日大明的宇航员能够在外太空与我们对话。”
白明修一番话让在座的这些科研人员们很是振奋,但李康康又唱了个反调:“陛下的心意是很好的,足以见到对我们航天事业的重视。不过,我们也知道,航天事业不应该是放在现今最主要发展的领域,我们基建、铁路、造船、飞机、生物化学、电子半导体,这些东西都很重要,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航天现在过于遥不可及,大明和国民都会缺乏动力不断地往里投入。比起带有目的性的一次性两次性大规模投资,我倒是更喜欢现在有步骤、有周期的细水长流,只不过要求我们的同志们,都要耐得住寂寞了。”
这倒是真的让白明修对李康康刮目相看了,他的见地很厉害。历史上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其实有着美苏冷战太空竞赛的背景的,登月计划之后再没有多么重大的行动,也就没什么冲劲了。搞火箭也是搞导弹,然而现在大明连空中的敌人都没有,别说导弹了。李康康能够跳出自己的领域,在大明整体格局上思考,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