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子早了足足十来天呢。
小丫鬟没有看到梁姨娘的脸色,继续兴奋的说道:“唉,可惜的是,建宁太子小小年纪却醉心佛学,又为了给永昌帝和咱们大周朝祈福,早早的出了家,拜在了慧远大师的门下。”
梁姨娘一愣,“什么?你说什么?出家?谁、谁出家了?”
小丫鬟讶然的看了梁姨娘一记,心说话,梁姨娘这是怎么了,年纪轻轻的耳朵就不好使了?
不过,她还是乖乖的将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建宁太子出家了,被觉山寺的新主持慧远大师收作弟子,法号‘无尘’。”
建宁太子出家了?竟然还成了慧远大师的徒弟?
等等,梁姨娘脑中灵光一闪,上辈子她只听说慧远大师做了一件大事,颇得圣人欢喜,圣人还亲自给觉山寺赐名‘灵光寺’,并亲自去灵光寺斋戒、祈福,硬生生的将觉山寺一个落没的古寺变成了大周朝数一数二的名刹大寺!
难道,这一切都跟建宁太子有关?
梁姨娘越想越觉得有理,当今圣人的皇位是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而建宁太子这个最正统的继承人便是圣人喉间横着的一根刺,上辈子陆元等一干勋贵藏匿‘建宁太子’,随后事发,圣人打着‘迎接建宁太子回宫’的名义,命锦衣卫前去搜捕。
不想,建宁太子已经提前自缢(事后梁姨娘曾猜测,建宁太子不是自杀,而是被陆元几个下了毒手),圣人虽解决了心腹大患,可也落下了千古的骂名。
这也是圣人为何恼怒陆元等几个勋贵子弟的真正原因!
但今生,建宁太子竟然出家了,还拜了个佛门大师做师傅,如此,竟是将圣人的麻烦完美解决了——
首先,圣人没有对侄孙下毒手,建宁太子是‘自愿’出家做和尚,继而绝了他重新夺回王位的道路;
其次,建宁太子在觉山寺,哦,也就是后来的灵光寺出家,有名、有姓、有师傅、有下落,倘或民间再有人打着‘建宁太子’的旗号兴风作浪,都不用宫里出来辟谣,单是灵光寺就能证明自己寺中的才是真正的建宁太子,外头那些全都是居心叵测的西贝货!
好计策,真真是好计策!完美的为圣人解决了麻烦,顺便也救了陆元等一干勋贵子弟。
梁姨娘默默的在心里给出计之人点了无数个赞,然后默默将账册、写了一半的书信等物都收了起来,不再想什么切割和自救!
建宁太子的事圆满解决,陆家的危机也被化作无形,一切又恢复了平常的日子。
这么说也不对,经过这件事,定国公府着实出了个大风头,京城谁人不知定国公陆延德‘正直、忠诚’,不怕得罪圣人,出面‘保护’了建宁太子。只可惜建宁太子一心向佛,竟不肯回宫,反而主动要求剃度出家。
没能真正保住建宁太子,但陆延德的‘忠臣’之名却就此传扬开来。
次日大朝会,文武百官都亲眼看到了一身袈裟的建宁太子,*岁的小男孩,长得颇似永昌帝的父亲、当今圣人的亲哥哥哀太子,任谁瞧了这孩子的模样,都不会怀疑他跟永昌帝的关系。
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就曾经赞过,说建宁太子颇肖其祖。
朝堂上,圣人再三挽留建宁太子回宫,然而小和尚坚持不肯接受,口口声声说醉心佛法,无心世俗,还请皇帝陛下成全。
最后,小和尚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向坐在龙椅上的圣人行三叩九拜的大礼,郑重认可了圣人的‘皇帝’身份!
满朝百官默默的看着这一幕,他们心里很清楚,小和尚不单单是下跪那么简单,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当年皇室的那场纷争就此揭过,自此承徽帝便是大周朝名正言顺的皇帝。
圣人高坐龙椅上,含笑看着这一幕,心里万分得意,他知道,有了‘建宁太子’的这一跪,他的名声便会好许多,至少不会有人动不动就说他抢了侄子的宝座。
而这一切全赖陆离这个臭小子,圣人眼光流转,扫了眼站在队列前方的陆延德,嘴角不禁上扬。
在官场混的就没有迟钝的人,许多人都发现了圣人的这个小动作,再联想到建宁太子是陆延德‘找到’的,不管这件事的真相到底如何,也不管大家会有怎样的脑补,但他们都明确了一件事:陆延德这个老狐狸,又杀回来了!
定国公府,这是要复兴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