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楚垣夕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白沙心说我们这帮码字的就会耍笔杆子,又没有影视资源,有也没用,现在是影视严寒,靠写剧本得饿死,还能干啥啊?
只听楚垣夕认真的说:“这我可得狠狠的批评你了沈季!别人也就算了,你可是巴人信息的成员,咱们公司最有创造力、视野最开阔、神经最敏感、信息摄取面最广的核心团队成员,你的眼界呢?”
说着,他的目光找陆羽,陆羽顿感压力山大,手下兄弟吃瘪是他当老大的没带好。
果然,楚垣夕没有放过他,对台下说:“我以为像沈季这种岗位的成员,至少能给出一套抖音做号的MCN创业方案出来,咱拿一百万上抖音创业去,可以吧?去年抖音的商业业态多成熟啊?投融资多频繁啊?国内经济寒冬投资严寒,但是投给抖音MCN的资是茫茫多。
陆羽,你平常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好,我可以给你的工作打100分。但是你的价值如果只能体现在具体工作上,不能体现在管理上,不能体现在调动和提升兄弟们的积极性和水平上,那你顶天了就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或者部门经理,在集团里就是分公司经理。譬如说接我的班做巴人集团的CEO,你这样肯定是不合格的。
当然了,这个也赖我,平常没有押着陆羽去提升自我。领导天花板不够高,野心不够大,乃至唯一目标就是干好组织安排的工作,没有更强烈的渴望了,那下边基本也就这样了。但是这样不行,各位兄弟们啊,首先得开阔眼界,得愿意想。想,就是做思想准备,平常都不做准备,机会突然来了怎么抓的住呢?”
实际上楚垣夕当然也可以不提这茬,甚至奖项设置上,没新意就没新意了,再发辆车也没啥大不了的。以巴人现在的现金储备,年会发奖正大光明,布迪加威龙都发的起,但是图的什么呢?无非就是让公司内部弥漫奢靡之气。去年性感总裁在线发车全网直播是有目的性的,为了让企业成为明星企业的一种手段。
因此他不但不再发车,而且绞尽脑汁也想激活巴人集体的员工们,赋予他们热情。巴人集团看似很爽,但那是楚垣夕站在自己的角度很爽,不但达成了他的既定目标,而且远远超出,结果很好,员工也很勤劳,能打仗,打硬仗。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则不然,从企业角度,巴人的员工从上到下也太不思进取了!工作能力挺强,全都在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主动性相当之低。具备某些主动性的还是陆羽这种满脑子开电商直播的主动性,不得不压抑狂躁的本能。
这种情况可能换成别的老板还挺高兴的,比如岛国商界泰斗,西武集团掌门人,“善于在风口来临前进行布局”的堤义明。他的口头禅是“宁要奴才也不要人才”,善于融资,善于资本运作,集团资产曾经高达1600多亿$,要是没有因为破产跌落神坛的话就是跟稻盛和夫齐名的经营圣者。
然而楚垣夕不是这种商界奇才。
巴人集团成功之前,他需要巴人集团先成功,先成带后成。所以虽然一直说着要让进巴人的兄弟们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大多数时间停留在口头。工作上确实制定了一些制度和计划,比如DKP制度,骨干和联合创始人们的提升计划等等,然而小打小闹居多,也并未惠及全员。
现在巴人集团已经成功了,当然了,最好能够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已经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理念推进到下一阶段,让所有能够加入集团的成员都能享受到公司文化带来的对人的内在方面的加成。首当其冲的就是创业的热情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至于理念,那就是巴人集团首先是小康的奶妈,其次是一家创业公司,要表现出创业公司的魅力和氛围才叫创业公司。
在创业公司工作的优势是什么?是拿期权吗?其实并不是,因为创业公司死掉的概率是99%以上,比手游产品的成功率还低,而期权尴尬的就是在兑现之前拥有的是薛定谔的价值。就算公司一个甚至两个项目成功了,赚钱了,期权也不能卖掉,老板造作两下又垮了的比比皆是,曾经鹏飞科技就是一炮而红然后每况愈下,期权逐渐沦为废纸。
但劣势是很明显的,不如大公司稳定,不但公司财力忽高忽低,待遇忽上忽下,而且对员工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加班时间长,项目调整频繁。
因此有实力而且追求稳定的肯定选择大公司,但创业公司也有更独特的魅力,这个魅力就在于创业公司的员工有更多更大的机会创业。就像细胞中的分裂,数学上的分形,在创业公司工作的过程,对有心人来说就是准备创业的过程。
加入创业公司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浑浑噩噩找工作的人,是个自己能干的工作岗位就行,等到上了创业公司的贼船才发现这个工作不对!另一种则是对事业有追求、有上行野望的人,要么缺乏资源,要么缺乏资历,甚至连能力也欠缺,正好在创业公司中进行磨练,获取资历和资源,以及时刻寻找机会,一旦出现机会立刻蹦起来。
当一个人怀着这种梦想的时候,加入创业公司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大公司里很难提供他们需要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条条框框太多,即使有机会也很难被一线员工拿到,即使看到了机会也很难下定决心。
这就是巴人集团从创业公司角度来看失败的地方,员工太特么沉着了!以至于楚垣夕在公司里不止一次的吐糟:“你们真是暴殄天物啊兄弟们!”
然而,因为公司福利太好了,工作量相比于大量初创公司不是特别重,而工资奖金相对高,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蹦起来。这就是今天,在年会这个场合,楚垣夕要借题发挥的原因。
实际上如果让一个外人用相对公允的眼光来评判,巴人妥妥的就是一个大公司无疑。公司规模够大,人数相对少一点点但也还可以,业务挺繁忙,现金流保持扩张,对外投资还挺多,连孵化的公司都估值8个亿了,这不是大公司啥叫大公司?
问题是这真不叫大公司,不得大公司病的能叫大公司吗?
巴人集团未来成为大公司的时候应该有着更多的人才,更复杂的管理层级和结构,更丰满的业务线组成一个个事业群,以及更多的山头、更多的审批流程和更多的甩锅邮件,员工每天为了用员工系统进行流程上的正确攻防而焦头烂额。
更有甚者,部门领导们一个个打满鸡血,向外出击的时候嗷嗷叫着很强大,内部争夺资源和权力更强大,然后再跟团队强调点狼性什么的,用于裹挟团队成员,使得他们只有干活之心,全无创业之念。
但绝不是现在这样,连职场小白兔一样的朱魑都能独领一支偏师,没人给她下绊子。朱魑在大公司里即使是联合创始人,拥有不低的股权和超然的地位,也应该被办公室战争撕得不堪重负才对。
虽然这副可怕的图景并不是楚垣夕所追求的,但是符合普遍意义上大公司的定义。
可惜现在的巴人集团的内部十分抱歉,大抵上,有过明确创业冲动的只有杨健纲和于文辉两个人。其他人有没有的不知道,至少没把意愿表现出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