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的事料理的差不多,伤员中的轻伤号也基本都恢复了,连德禄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要是这回没有国舅,怕是自己武功再高,也护不住这许多银两。那哱大小姐要不是被国舅迷住,苍头军不跟着哄抢就是谢天谢地的事,哪还能指望他们平乱?
眼下见国舅要告辞,连德禄道:“这回多亏国舅援手,才制住了那些士绅。只是奴婢想来,这事上,也把他们得罪的狠了,只怕将来,他们还要生些报复心思,不可不防啊。”
郑国宝道:“老连,不错啊。想的够周到,看来陕西这边的矿税交给你没问题。你可得给我记住,咱们罚款是目的,不是手段。收税的时候,千万不能有任何仁慈之心,也不要有什么顾忌,你这一顾忌,就要出大问题。至于士绅,你别怕他们,我这次去就是给你拉盟友,找援兵去。到时候看那些士绅谁敢抗税不交?”
他本来是想要回华山,毕竟那里还有一个深深吸引着他的人。可是哱云却非要他去一趟宁夏,见一见哱拜。这其中的用意,自然瞒不了人。原本上,郑国宝对于哱家是要灭之而后快,可如今,他却有了另一个想法,先榨取了它的价值再说。
如今大明朝,东李西麻,全是将门。其中东李更是一手打造了辽东将门体系,独霸一方,那些部院大臣虽然可杀武官,但是面对这种将阀也没办法。李成梁已经若干次被革职,又若干次起复。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有官职是李成梁,没官职还是李成梁,那些辽东的军将们认的已经是这个人,而不是简单的职务。
与之相比哱拜其实要弱的多,他在宁夏地面上还没那么强的影响,之所以后来他能成功的制造兵变,问题还是出在大明的财政和边关负责人身上。朝廷的京银是边军军饷的主要来源,但是负责运输的文官要漂没,负责带兵的武官要喝兵血,这些且不论,那钱到了地方上,又往往被挪做他用,导致边军几个月没有饷拿已经成为常态。在那些仁人君子眼里,这笔军饷与其放到丘八手里,不如先拿来盖个书院,或是拿来给生员改善一下生活,这样自己还能落个好名声,何乐不为?
而当时的三边总制和陕西巡抚等人,非但对这种情况不加限制,反倒是采取纵容的态度。而到手的京银,又存到了银号里,想吃点利息。何况防秋之后,是要犒赏的,带时候军饷加犒劳一起下去,不是又能从中弄点糊涂帐,上一笔?
因此哱拜的叛乱,与其说是他一人之力就动员了无数兵将跟着他反,不如说是,兵将们早就对朝廷心怀不满,他只是点燃了那导火索。初时哱拜的口号也是替边军讨一个公道,追索兵饷,又加上陕西巡抚党馨不顾边军缺饷的实际情况,还要收边军垦荒的地租,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杀陕西巡抚党馨等人,属于顺天应人,因此边军肯积极帮助。
等他打起了哱王子的旗号,自立为王,又勾结套虏,里应外合时。那二十几万三边的边军,对他就不再支持,而是坐壁上观。最后肯跟他一路反下去的,也只是他的儿子,义子等骨干部队,以及被迫留在宁夏的部队而已。可见其的客观地位,仅限于一个民意领,还谈不到振臂一呼万千响应的地步。
如果说为什么边军不参与平叛,只肯保持中立。那就要问那些总督、巡抚,为什么不兵饷,不犒赏。没有钱,凭什么卖命啊。
如今在郑国宝的建议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