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爱情,是一见钟情的;有些默契,是与生俱来的。
往往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异性,能够在第一眼间擦出爱情的火花;往往素未平生的两个同性,能够在第一次合作中便配合的相得益彰。
马超和诸葛亮之间,便属于后者。
他们两个联起手来,契合度极高,一前一后,压迫的曹操狼狈不堪。每次马超出兵攻打曹操之时,诸葛亮必定会率军从曹操的身后杀来,牵制他的手脚,为马超创造机会;而每次曹操想要吞掉诸葛亮,让后顾无忧之际,马超则是一定会发起新一轮的猛攻,逼着曹操不得不放弃诸葛亮,回军自救。
一进一退之间,马超和诸葛亮就像是心灵相通的孪生兄弟一样,根本不用互通有无,便让曹操暗中叫苦不堪,几欲吐血。
为了能破除困局,曹操精心策划了一次声东击西的计划,派出大将夏侯惇与曹仁,率领五万大军佯攻马超;而曹操自己则是带着三万精兵,直扑诸葛亮的驻地。为了掩人耳目,曹操还特意在士兵之中,挑选出一个样貌和自己有些相似的人来,让他穿着自己的衣袍、挎着倚天宝剑,与夏侯惇、曹仁一同前往。
这样的计划,如果不能提前知晓,是很难被发觉的。可惜的是,马超和诸葛亮这对妖孽,可都不是一般人。
出奇的默契,让两人做出了相同的决定。他们佯装坚守不出,让曹军误以为他们没能看穿曹操声东击西的计谋,故意晾着曹军,等曹军将士在等待中疲惫之后,马超和诸葛亮各自率兵杀来,以红衣弩炮和诸葛连弩,对着曹军就是几轮猛射,射杀了曹军数千军士后,一沾即走,迅速又退回了营地中,绝不和曹操硬碰硬,再次转入防守的姿态。
等曹军从慌乱中恢复平静,再次聚精会神的结成战阵,等待着和义勇军拼个你死我活,马超和诸葛亮又没动静了,就像是根本看不到眼前的曹军一样,似乎忌惮的养精蓄锐。
等义勇军的力气恢复了,曹军又陷入疲惫的时候,马超和诸葛亮再次发动了闪电战,利用射程上的优势,贴近曹军快速发起几波箭袭,而后在曹军反应过来之前,再次撤走。
如此循环往复,马超和诸葛亮均是乐此不疲。一日之间,曹军被义勇军打了三次闪电战,每一次都要被义勇军射杀数千人之多,三次袭击下来,曹军又平白的损失了超过万人。
万般无奈的曹操,不得不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收缩兵力龟缩营中,再也不肯和前后两边的义勇军交锋了。
腹背受敌的滋味,绝不好受,尤其是已经没有了退路的前提下。为此,曹操的头风病都要发作了。
这个时候,司马懿再次站了出来,为曹操献上了一个计策。
曹操出兵征讨马超,名义上乃是奉天子刘协之名,所以司马懿建议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倒刘协的身上去,让刘协发布诏书,承认他是受到了小人的挑唆,这才让曹操出兵的。只要刘协在新的诏书中,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召曹操离开并州,回转许都或是邺城,便等于是让曹操立于了不败之地,马超再也不能在明面上拿曹操怎么样了,除非马超想要抗旨不遵。
司马懿的这个计策,就是让刘协出面,为曹操背这个黑锅。这样的话,损失的是刘协的天子颜面,与曹操是丝毫无损的,无论是军中的将士,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不会埋怨曹操什么,而是只会埋怨刘协的出尔反尔,毫无天子金口玉言的气概。
这对于曹操日后的治军、治政,是很有力的,丝毫不会动摇曹操在数十万将士们心中的光辉形象。而且借机贬低刘协,便是等于在削减大汉王朝的影响力,为曹操今后某一日登基称帝,打下一个基础。
当然了,单单是刘协的一道诏书,效果或许还不够好。司马懿也想到了,马超是绝不会明着抗旨不遵的,但谁能保证他不在暗中做出什么小动作来?谁都知道,马超麾下那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神秘部队,还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