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少有才名,与他的八个兄弟,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排行第二,故小字为仲达。司马八达的父亲司马防,官居京兆尹之位,在曹操的麾下效力多年,如今便是司马防代替曹操,镇守在许都。
对司马懿的名声,曹操早就有所耳闻,曾数次征召司马懿到邺城任职,均被司马懿以年纪尚轻,难当大任为由委婉的拒绝了。直到司马懿年满二十岁,曹操第三次征召他,司马懿无法再推辞,只好前往邺城,在曹操的麾下担任文学掾之职,成为了曹操魏公府下的一名属官。
这次远征马超,曹操有心要考察一下司马懿,于是便将他也带在了军中,看看司马懿是否像坊间所传的那样,兼具隐忍与智谋。
“仲达,汝似是有话要说?”
曹操直视司马懿,开口垂询道。
司马懿向前迈出一步,对着曹操恭恭敬敬的稽首行礼,口中说道:“回魏公,在下适才确实心有所想,能在短时间内击破常山,为我军西征抢到宝贵的时间。只是,此法有违天合,故而沉吟。”
“汝且细细说来。”曹操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想不出,以荀攸、程昱的智慧,都束手无策,年纪轻轻的司马懿能有什么办法。
司马懿眨了眨眼睛,缓缓说道:“常山郡附近,有两条河水。沮水自西向东,汇入大河之中;卫水自东北而来,流入虖池。沮水与卫水,在常山西北十余里处交汇。在下以前曾游历过此处,两水交汇处,河域宽阔,足以用计。众所周知,地势西高东低,因此若以水流在计算,常山位于上游,而我军位于下游。但若是以地势来论,常山位于低洼之地,而我军位于高处。魏公何不命军士,到两水交汇处,昼伏夜出,挖掘水提,蓄水截流,待水势积蓄足够之后,倒灌常山,则一战可定矣。”
听完司马懿的讲述,程昱和荀攸双双醒悟了过来。司马懿这是要引动沮水与卫水,借着地势的优势,将常山淹没啊!此计,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优劣之处,都十分明显。有力的一面,是能够在短时间击破常山,为曹军西征,抢到宝贵的时间;劣势,则是两水倒灌之后,常山城内怕是要有无数人被溺死,大水消退后,常山就会成为一座空城了。
究竟该如何取舍?程昱和荀攸做不出决定,同时把目光转向了曹操,等待着曹操来裁决。
低头思考了许久,曹操再三权衡利弊后,终于最初了决断:“此计,诚如仲达所言,确实有违天合。但是大战在即,死伤在所难免,战场上,不是心慈手软的地方,就按照仲达的计策去办吧。”
曹操心中很清楚,数年前郭嘉埋下的伏笔,已经开始发挥出作用了,马超治下的威、伏、兰三州,疫情全面爆发,瘟疫横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马超有所准备,短时间内势必也会手忙脚乱。这个好机会,决不能就此放过。
所以,曹操必须在马超反应过来之前,狠狠地打几场打胜仗,尽可能的多消耗一些义勇军的有生力量,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时间就显得是如此的宝贵了,曹操和马超现在都在争分夺秒的抢时间,谁能在时间上占据先手,谁就能在后续的战斗中,占据先机。
为了能击败心目中最强的劲敌马超,哪怕要牺牲掉一整个常山郡老百姓的性命,又能如何?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曹操根本不在乎后人会如何评价于他。
“仲达,汝熟悉地形,此时便交由汝去做吧。”
曹操抽出一支足以调动一万曹兵的令箭,向前一递,司马懿连忙大踏步上前,双手接过令箭,高举过顶,恭敬地说道:“喏!”
接过令箭,司马懿不再耽搁,转身离去。
看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曹操忽然心生戒备之意,暗自寻思道:此子,鹰视狼顾,心思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久后必为祸根!吾虽要重用于他,却也要防备于他,以免他日后祸乱吾之子孙、毁吾之基业也。
曹操对司马懿生出戒备之心,司马懿又何尝不是暗呼侥幸?
刚刚踏出曹操的中军大帐,司马懿便暗中松了一口气,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后背处的衣服,都要被冷汗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