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两岸,大战一触即发。
和历史上所记载的官渡之战不同,历史上,曹操是被动挨打的局面,而现在,因为有了马超的异军突起,并且和曹操暂时结成了同盟,所以曹操此次是主动求战,与马超南北呼应,共同夹击袁绍,所以在排兵布阵上,曹操少了很多顾忌,最大化的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不过,曹操也不是没有任何的顾虑,他深知自己现在可是袁绍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弄不好,便是尸骨无存的悲惨下场。
况且,曹操这边的战场又是袁绍的主战场。从袁绍的排兵布阵上不难看出,袁绍是想在击败曹操之后,令黄河以南的形势稳定下来之后,再挥兵西北,率领得胜之师去迎战马超的。换言之,不把曹操打败之前,袁军的主力便不会脱离战场。并且聚集在黎阳的袁军,只会越来越多,而绝不会减少。
因此,曹操所要面对的压力,无疑要比马超那边的并州战场大的多。
别看出征之前,荀彧在朝堂之上驳斥群臣,据理力争,其实,对这一场硬仗,曹操还真的没什么把握。所以在战斗打响之后,曹操小心处处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打算先把袁绍军中的情况摸清再说。
曹操不喜欢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旁人。纵然马超在西北边的并州横插一刀,极大地牵制了袁绍的兵力,给曹操这边减轻了许多负担,可曹操从来就没有寄希望于马超能够势如破竹的拿下并州,他还是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败袁绍!
相比曹操的稳扎稳打,马超这边就要激烈的多了。
“快!天黑前赶到靖边,违者军法从事!”赵云高声呼喊着,催促部下先锋军加快速度。
靖边,隶属上郡,是并州西边最大的一个县城。赵云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靖边,拿下了靖边,就等于是拿下了上郡的门户,而上郡又是并州西边的门户,趁着袁绍心烦意乱、被曹操牵制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赵云的战略构想。
事实证明,赵云的战略构想是成功的。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赵云就率领一万名奔雷骑精锐来到了靖边城下。
本来驻守在这里的有五千命袁军,但在接到袁绍的命令之后,执掌并州的袁谭为了凑齐十万大军,硬生生地抽调了三千人,令靖边这样的重镇,目前只有两千多人驻守。而镇守并州的张合、高览二将,作为主将,他们要以大局为重,自然不会将部队驻扎到靖边来,而是驻扎在并州的治所晋阳,以便随时调动兵马。
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再加上赵云初次展露出来便足以令人艳羡的指挥作战能力,辅以奔雷骑惊人的战斗力和全能性,赵云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攻克了靖边,甚至没有让一个袁军逃走,最大可能的保证了此次行军的隐蔽性。
第二天,留下两千人驻守靖边,赵云再次开始了急行军,直奔上郡城。在东汉末年的这段时间中,大汉对并州北部的管理,其实是很无力的。上郡、西河郡等郡县,时常被匈奴人占据,导致这里的郡县有名无实。
后来袁绍占据了并州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威德,就用大量的粮草、铁器从匈奴人的手中换回了这两个郡,使之重新归到了汉人的统治之下。只是现在,怕是要全部便宜赵云了。
赵云虽然对政治不是十分擅长,但他也知道,在这次讨伐袁绍的过程中,因为和曹操的同盟,所以谁先拿到的郡县,就肯定是归谁所有,这是汉代同盟的铁律。从军事角度上来分析,兵贵神速,趁着袁绍还没有反应过来,备战准备还没有到位的时候,是最容易先声夺人的,赵云决定趁此良机,先夺下袁绍的一个郡再说。
与攻打靖边不同,在上郡,赵云意外的遇到了敌手——大将鞠义。
在和公孙瓒的数年战斗中,鞠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卓绝的练兵能力和无可挑剔的统御力,是袁绍能够击败公孙瓒的最大保障。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