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了。
这些外来者也是辽东都司的军户为主,少量是民户,他们还没有下定举家搬到辽阳的决心,但辽阳的富裕也是明摆着的,大量的辽西军户和民户选择年头到辽阳揽活赚钱,隔一阵子托熟人将银钱带回家中,自己则是专心赚钱,一直到年尾时,这些人才会大半选择回乡,但还有小部份人选择留下……过年时辽阳市面十分繁华,人的手面也大的多,赚钱的机会要比平时高出几倍,一个年留下来可能赚过去半年才能赚到的银子,有这么多银子赚,回家做甚?寄回的银子足够叫妻儿老小买上精肉白面过个好年,有钱,不使一家在北风中空着肚子嚎啕,不被田主军官逼债,这才是最要紧的!
这些出来揽活的军户,无不是心志坚强,不畏苦难的下苦人,眼前这点风雨和这点困难的路程对他们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
南十七堡是长春往东南最前端的中心堡了,堡的东边和南边都是海西女真的地盘,往西南方向才是旧边墙所在,茫茫大山,地形险峻,是长白山的余脉所在。
只有越过旧边墙,才进入开原卫的范围之中,算是回到辽东都司的故地。
这个堡与长春相隔甚远,与开原卫相隔很近,虽然地利不便,这个堡的补给支持多半倒是开原这边过来的。
道路也是修好了,从这里开始到开原卫地方修了一条宽可容纳几辆大车,坚实如镜的宽阔官道,看到这样的充满辽阳特色的官道,所有人都有回到文明世界的感觉……前一段时间,在茫茫大雨之下的荒野中前行,道路崎岖,不见人踪,确实有点身在蛮荒的味道,看到这一条笔直道路,众人思想起来,都有不胜唏嘘之感。
就眼前这一条道来说,虽然选址是在平地与丘陵再到山地中最易修路的地方,但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工程量和物资人力投入,光是这一条长不到百里的道路,足见辽阳的富强有多么令人震撼。
这一条路,就是大明国初的洪武年间也没有修筑出来,辽东都司的几条主干官道都是修在洪武和永乐年间,就算是太祖高皇帝和永乐大帝的气魄手腕亦是没有在旧边墙外修路的打算,此时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宽阔大道就是辽阳刚刚修成,再看看身边荒草从生的古拙旧道,两者之间的差别,令人心中不由产生无限感慨。
只是眼前这些人要么是车夫骡夫,要么就是推着小车的揽活短工,还有公安司的护卫,各司的吏员,真有什么兴亡感慨也是浅薄的很,当下各人只看了一会儿,就是嘻嘻哈哈的加了把力气,沿着一条向西而下的笔直大道,往着十七中心堡方向赶过去。
惟功回望一眼,看到前方不到五里地方有一个高高的岗楼般的建筑,大约有五六丈之高,而方圆不大,四周隐约有高墙当外围建筑,他点了点头,知道就是一个火路墩。
九边防御,向来不可能是一道简单的长城,哪怕是戚继光建筑的带有空心敌台藏兵洞的伟大建筑亦是太单薄了。
火路墩才是最基本的第一道防线,九边的火路墩一般都是建筑的小型城堡一般,可容一个总旗带同部下驻守,内有储粮和报警讯用的物品,一旦北虏入侵,燃烧狼烟报警,同时关闭堡门,驻堡坚守,这种小型堡垒易守难攻,除非用大军不计死伤的强攻,否则很难拿的下来,但一个小小火路墩耗费大军攻击的时间和死伤人命去攻打又是十分不合算,但留着火路墩不拿下,墩中兵马抄其后路,绝其粮道,又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一个火路墩可能只有十几人到几十人,若是几十上百个火路墩呢?
再有更大的兵台,军堡,容纳几千上万的兵马在其中呢?
再加上边墙和各将军的机动兵马,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就成型了。
大明这一套防御体系在中期之前还是很有效的,北虏就算犯边也很难深入,但这些体系是建立在军堡中的士兵勇武敢战的基础上的,如果墩中和台堡的军人只知道固守,畏惧不敢出战,那么这防御体系就几乎无用,犯边的敌人只留少量兵马戒备即可,根本无须在意后路被抄,整个防御体系就又变成单薄的一层边墙,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辽阳镇的防御体系总的来说不脱墩台堡墙的范畴,不过以辽阳军的勇悍敢战,这些防御体系自然也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惟功的眼中,不远处的墩堡中隐约能听到训练的声响,哪怕是这样大雨如注的天气,训练仍然是不可断绝的日常科目,这样的军队自然可以信赖,那个小小的墩堡,也自然成为这一片荒凉如海的地域的一块定海磐石,令得这一片地方,安然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