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个!”贺军尧抬抬眼沉声说道,南儿夹过来的就是好吃!
方默南心念一动,笼屉的一朵精致的烧麦直接飘到他的面前,贺军尧张口就吞进了嘴里。
包厢里就他们两个,吃的又是烧麦,其结果就是筷子不用,两人心念一动,烧麦在他二人中间飞来飞去,相互喂着吃。为了锻炼贺军尧的准头,方默南还特意的摇晃着脑袋,玩儿起了躲猫猫,其结果是烧麦不是差点儿掉在脑袋上,就是差点儿糊到眼睛上,或者是差点儿吃进鼻子里。
玉哥儿撒欢儿地鸣叫着,那嘲笑的意味明显着呢!
好在经过最初的慌乱,贺军尧顺利的掌握住了力度,这样两人是吃饭、练功两不误。
方默南他们这边变着花样吃,玉哥儿吃着生牛肉吃得不亦乐乎。
也只有烧麦、饺子一口一个可以这样吃。换成炒菜,估计像方默南他们这样飞来飞去就不成了。
玉哥儿看着眼前飞着的烧麦,突然好奇那是什么味道,张嘴一叼,叼进了自个儿嘴里。吃完还砸吧砸吧嘴,品品滋味儿。
“玉哥儿你这小嘴儿也不怕噎着!”方默南笑着打趣道。
玉哥儿那双玉爪嫌恶把眼前的生牛肉盘子推到了一边,一双鹰眼,眼神灼灼的看着笼屉里的烧麦。
贺军尧直接拿了一笼屉放在玉哥儿眼前,“吃吧!”
玉哥儿垂下头。一嘴一个吃的是倍儿香。但是看见空中尤其是飞向贺军尧的烧麦,玉哥儿毫不客气的一一截胡!
吃进嘴里后,嗯!抢来的东西就是香,尤其从他嘴边抢来的。玉哥儿高昂着头,那得意洋洋的小模样,逗的方默南哈哈大笑。
贺军尧漫不经心地轻轻抬起手,挥挥手指,指尖冒出淡金色的真气。玉哥儿鸣叫了几声,低垂着头乖乖吃自己的,不会说人话的它。只能用鸟语。表达自己的不满、愤慨,也就过过嘴瘾而已。
“呵呵……玉哥儿对你很不满啊!”方默南眉眼含笑道,也知道他刚才在威胁一直鸟来着。没想到啊!他真这么干了!方默南抿嘴偷笑。
贺军尧不以为意,已经吃了一多半。估计剩下的堪堪够玉哥儿吃。他又重新点了些烧麦。还有饺子、馅饼、鲁系风味的炒菜。
等上菜的期间,贺军尧和方默南两人只好聊天,当然聊天的范围逃不过吃的。更多的是围绕着都一处。
“可惜马连肉、糟肉和炸三角,都失传了。”贺军尧不无遗憾地说道,“这些曾经是这里的招牌菜。”
方默南摩挲着杯沿,无奈道。“想要恢复这些菜肴都不能通过标准化机器生产出来,越是纯手工的越难制作,也就越是饮食文化的精华.这才是真正的京韵、京味儿。”
“这些复杂而神秘的传统老工艺,现代科学技术是无法替代的。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工艺都是传家宝,都是各家老字号的独门秘籍,而那些厨房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禁地,等闲的人是进不去的。”贺军尧顿了一下道,“要想重现昔日的辉煌,他们会竭尽全力找回来的。到时候咱们再来。”
“哎!我听说当初乾隆皇帝坐的龙椅被供奉起来,后来失传了。”方默南挑眉好奇地问道。
“那是一把大红色的罗圈椅,解放前夕,被仍在杂物房里,最后不知所终了。”贺军尧说道。
“都一处起初是山西人王瑞福开设的一家小酒店王记酒铺。清乾隆十七年,因皇帝来此小酌,并亲笔御赐“都一处”蝠头匾,使都一处名声远扬。乾隆走过的甬路也因长年不扫而成“土龙”,在清代被列为京城的“古迹之一”,与永外“燕墩”齐名。清同治年间,曾有《竹枝词》吟咏都一处:“京都一处共传呼,休问名传实有无,细品瓮头春酒味,自堪压倒碎葫芦。”
数百年来,都一处形成了精湛的烧麦制作工艺,尤其是走槌压皮技艺独到,用走槌压出的皮呈二十四个花折,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缺一不可,所以啊!你不用数的,他们可不敢砸了自己的招牌。
制皮和包馅的过程,也极具艺术观赏性。成形的烧麦外观上独特,封口露馅不干,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烧卖馅料调制考究,根据季节时令的不同,制作出四季烧卖:春季的春韭烧麦,夏季的西葫芦烧麦,秋季的蟹肉烧麦和冬季的猪肉大葱烧麦等。食之香而不腻,回味无穷,堪称一绝。”贺军尧接着道,“招牌菜有些吃不到,听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