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这种烤肉的吃法分为文吃和武吃,文吃,就是指让后厨烤好后由服务员送到餐桌上,看起来比较斯文;而武吃,就是大家站着围在铁板前,把腌好的肉自烤自吃,显得格外热闹。
但不管怎么吃,都要配上麻酱烧饼。”
杨橙不禁想象那幅画面,在当年老京城的烤肉馆内,食客围着炉边或站或坐,吃着烤肉喝着酒,还有黄瓜条、牛舌饼作为辅助,有时还会点上一盘沾着臭豆腐的炸馒头片,饭馆内此起彼伏的京腔京韵、京片子,俨然一幅四九城的热闹生活图景。
他也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就吃这个吧,我让人去买炉子~”
跟韩国烤肉一样,说是烤,倒不如说煎肉更合适。
而现代Z国人说到“烤肉”通常会联想到边疆、土耳其和巴西等地以明火烧烤的肉食,就天真的以为炙子烤肉应该是羊肉串或烤全羊一类的食物。
但吃过的都知道,一个大铁盘子,上边散乱地码放着薄薄的肉片,加上大葱和香菜,弥漫出浓郁的羊油气味,食客自行用筷子翻炒食用,这所谓“烤肉”,都应该叫炒肉才对。
但事实上,古汉语中本没有“烤”字,古文中管接触明火的烧烤方式叫作“烧”,对应英语里的roast。
而粤语中保留了这种说法,如烧鹅、烧肉、叉烧等,如今京城烤鸭驰名天下,其实老京城会管烤鸭叫“烧鸭”或“烧鸭子”。
大名鼎鼎的烤肉宛曾请齐白石题写匾额,齐白石先生就曾对‘烤’字做过一篇考证文字,认为《说文》无‘烤’字,‘烤’者,当为‘炙’也。
就像京城烤肉这般,通过石板、铁板等烧得滚烫的介质来加热食材的方式,就应称作“炙”,英语叫grill。
但这就是一个称呼,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也没必要知道。
杨橙兴冲冲的让人出去买食材买铁板,对这种新鲜的东西,他永远不缺乏积极性。
现在说炙子烤肉好像很高档,但在北平时期,这就是街头小吃,街上有好多烤肉的独轮车,车前边挂着绿叶大沟葱和香菜,配着各色新鲜羊肉,有腰窝儿、后腿儿、上脑儿和腰子、肝儿等,车后架着烤肉炙子。
京城烤肉的“南宛北季”,人人皆知,烤肉季烤羊肉擅长、烤肉宛烤牛肉擅长,各有各的立身之道。
过去烤肉所用燃料为果木或者松枝、松塔,跟烤鸭一样,但现在木柴多改用木炭了。
烤肉的炙子都是特制的,不是铁板是“铁条”,开始是为了拆卸运输方便,但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缝很密火不会直接烧烤食物,这样很健康;同时果木的烟气透过铁条的缝儿起到熏烤的效果,吃起来别有味道。
炙子下面冒着火苗儿,听着炙子上烤肉吱吱地响,一阵阵肉香扑鼻。
搞不好韩国烤肉就是这么传过去的,这可是有事实依据的,不是韩国的狗屁史学家,张着嘴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