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谢映登接过令箭调转马头而去,杨元庆随即又取出一支令箭对亚将杨家臣道:“你可率五千精骑配合谢将军攻营,听从他的指挥。
“卑职明白。”
杨家臣接过令箭也掉头而去,两支骑兵一万余人在黑夜中继续向南奔驰而去,杨元庆望着他们走远,毅然下令道:“擂鼓,重弩兵攻营!”
“咚!咚!咚!咚!,激昂的鼓声在黑夜中敲响,三千重弩步兵迅速在一百八十步外排列出方阵,这个距离既躲开了地上的铁蒺藜,同时也是对方弓齤弩达不到的射距。
七石大黄弩虽然在汉朝便发明,但从发明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了它的稀缺性,它的制作成本极高,需要极优秀的引匠打造,工艺技术要求相当高,隋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耗时一年,才制造出一千五百具七石大黄弩,由三千名身材高大的弩兵使用,用于定位对射,有极大的杀伤力,而窦建德无力制造这样的杀伤利器。
三千重弩兵排列成两排,两人一弩,他们用脚踩住弩弓,四臂同时用力拉弦,弓弦入扣,射手就位将重弩扛在肩上,箭手将一支两尺四寸长铁箭放入箭槽,一千五百具弓齤弩瞄准了远处被火把照得通明的营栅。
这时,敌营已经发现隋军的企图,立刻万箭齐发,天空变得更加黑暗,铺天盖地的箭矢射向隋军,但不管是百步射距的弓箭,还是一百五十步射距的弩箭,都无法伤到重弩隋军。
随着一声梆子响,一片弩机的咔嚓声,一千五百支铁箭俨如疾风骤雨般射向敌军大营,不少铁箭射在营栅上,但依然有数百支铁箭从栅栏缝隙穿过,射透了营栅后的胸膛或者头颅,血光绽开,继续射向后面的长枪兵,敌营内响起一片惨叫声。
窦建德就站在营栅后,一支铁箭从他腿边射过,射中了他的战马,战马惨嘶倒地,将他重重摔在地上,十几名亲兵一拥而上,抬起他便向后面奔去。
隋军强大的重弩箭使守军们惊恐万分,如潮水般向后退去,只留下手执巨盾的五千刀盾兵。
这时,重弩兵开始第二轮上弦,又是一千五百支铁箭呼啸着向敌营射去,开弩上弦需要耗费极大的体力,两名重粤兵可以射出十五支箭,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它所拖延的时间已经足够。
杨元庆一直在注视着大营内窦建德士兵的表现,他会一些细节上发现窦建德军队的士气状况,在第一轮铁箭射出后,这种弩箭强大的杀伤力必然会引起士兵骚动,这是很正常,就算隋军也会出现短暂的骚动,关键是骚动后的表现,隋军会徐徐后撤,绝不会惊慌。
但杨元庆此时看到的,却是一片士兵惊慌失措的奔跑,这就是典型缺乏训练的表现,看到这个细节,杨元庆发现自己还是高看窦建德了,估计窦建德本人也清楚,所以他才会拥兵四十万,以数量取胜,可惜他今天他并没有带来四十万,而只带来十万,可就是这十万,也不是全部在军营内,堵涿县城门耗去一万,攻打罗艺大营又耗去一万,军营只有八万,这八万军他们又如何与精锐的四万隋军抗衡?
想到这里,杨元庆已经有些急不可耐,回头向南大营方向望去。
……
谢映登此时并不在南大营,而是在东大营,他最终发现东大营的装备最差,很多士兵连皮甲都没有,穿着布衣,拿着劣质的刀枪,他们也有弓箭,但弓箭最多只能射出三四十步,甚至只有二十几步,都是自制的土引,或许窦建德把赌注押到了北大营,将所有的精兵都集中到了离隋军最近的北面。
六千引骑兵在营栅外奔驰,箭如疾雨,密集地射向营栅内的敌军,强大的箭雨完全压制住了敌军的反抗,在五十步内看到不一个敌军士兵的影子,只有堆得满地的尸体。
十几名隋兵士兵将绳索套上了木栅,数百名骑兵奔上,一起拉动绳索,在一片呐喊声中,一丈高的营栅轰然倒塌,紧接着旁边的营栅跟着倒塌,拉出一道二十余丈宽的口子,五千精锐的隋军骑兵在杨家臣的率领下杀进了窦建德军的大营,六千引骑兵也跟着杀了进去。
大营内喊杀震天,一万一千隋军骑兵像一把极为锐利的横刀,在敌军大营肆无忌惮突杀奔驰,窦建德的士兵四散奔逃,南大营门已被打开,惊恐的士兵们蜂拥逃出,大群大群向黑暗中奔逃,隋军所向披靡,一顶顶大帐被点燃,火势迅猛蔓延。
这时,北大营的营门被打开了,杨元庆率领三万大军冲进了窦建德大营,三万大军如决堤的江水,浩荡奔腾地向大营内的窦建德大军常卷而去。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