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中潬洲约两里外的盟津渡,数十名骑马人躲在一片树林内,远远地望着黄河南岸延绵数里的一片火海,这是被冻结在河中的上千艘大船被点燃了,烈火蔓延成火海,浓烟滚滚,只见一队队隋兵骑兵拿着火把在河面上奔驰。
这些战船都是瓦岗军的战船,隋军无法将它们俘获,便一把火将它们悉数烧毁,这些战船大部分都是隋朝的船只,在隋朝全盛时制造,而民力困乏的今天,再想造这么多战船已经不现实了,骑马人都忍不住叹息一声,杨元庆的绝户计使他们的军队北渡黄河成为泡影。
“将军,中潬洲内也起火了!”一名骑士指两里外黄河内的火光喊道。
在队伍前面,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正眯缝着细长的眼睛,注视中潬洲内燃起的火光,那里应该是河阳关,隋军竟然开始攻打河阳关了。
这一群人是王世充派去河内见杨元庆的使者,杨元庆刚到河内便被王世充的探子发现了,为首之人正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他们昼夜赶路,准备夜过黄河,却发现了河阳关的战况。
王仁则眼睛里十分复杂,中潬洲内的城池虽然叫做河阳关,但它实际上应该属于黄河南岸的土地,虽然也可以解释为隋军要加强河内郡的防御,但夺下河阳关的更大战略意义却是直接压迫河南,盟津渡几乎就是它的囊中之物。
这让王仁则心中充满了惊疑,隋军夺取河阳关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难道隋军真有染指河南的意图?
但王仁则也知道,隋军短期内不可能考虑河南,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在河北,拿下河阳关应该暂时是从防御的角度来考虑,尽管如此,王仁则还是回头命令一名手下,“速回去向王爷汇报此事!”
一名随从调转马头向洛阳城方向奔去。另一名手下问:“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们就当什么都没有看见,去河阳县!”
王仁则催马上了河面,顶着河面上的严寒。向黄河对岸而去。
。。。。。。。
河阳关前,护城桥的大火依然在熊熊燃烧,城上守军乱作一团,他们已经意识到隋军的企图,将一盆盆热水从城头泼下,却丝毫起不了作用。
杨元庆立马在土丘上,冷冷注视着城上守军手忙脚乱地灭火。这时他看见城头上有士兵抬来一袋袋沙土,杨元庆当即下令,“用重弩压制!”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敲响,一千隋军从队列中奔出,他们手执体型硕大的蹶张重弩,这是一种七石大黄弩,须合两名强壮士兵之力才能上弩,射程可达三百五十步。若在两百步内发射,则可使用大兵矢,以铁为矢。矢长两尺四寸,一百五十步内可洞穿敌军盾牌。
一千名士兵手执五百张重弩,两人面对而站,双足踩住弩弓,四臂奋力拉弦,弓弦慢慢张开,卡住了弦扣,一名士兵用肩扛起重弩,另一名士兵装上箭矢。
一千士兵都是杨元庆的亲卫,训练有素。他们动作熟练,只片刻,五百支重箭便对准了城头,一名鹰扬郎将大喝一声,“射!”
只听一片咔嚓声,五百支铁矢脱弦而出。呼啸着射向城头,有的箭射中城垛,火星四溅,碎石乱飞,有的箭则射进了城头的士兵群,城头士兵措不及防,被铁矢洞穿头颅和身体,爆发出一片惨叫射声,紧接着第二轮箭又呼啸而至,又有数十人被射倒,隋军强大的弩箭令瓦岗军胆颤心惊,守军们吓得纷纷蹲下,不敢再露头。
护城桥足足烧了半个时辰,已经被烧成碳的护城桥再也承受不住自身重量,轰然断裂,一部分被铁链挂在城墙上,而另一部分则重重砸在冰面上,摔裂成五六块。
“重弩掩护,擂鼓攻城!”杨元庆下达正式攻击的命令。
巨鼓骤然敲响,‘咚——咚——咚!’震耳欲聋的鼓声响彻中潬洲,连十里外的河阳城都可以清晰听见。
即将抵达黄河对岸的王仁则蓦地回头,紧张地望着中潬洲方向,这时,数百巡哨骑兵从四面八面奔至,将王仁则数十人团团围住,数百把弓弩指着他们。
“是什么人?”为首校尉厉声喝道。
王仁则举起手,在寒风中大喊,“我们是东都郑王派来的使者,求见楚王殿下!”
“下马,放下武器!”
王仁则翻身下马,将刀弓扔在地上,所有随从都放下了武器,几十名隋军上前将武器拾走,又将他们搜身,回头禀报,“校尉,他们已经没有武器!”
“带他们进城!”
数百士兵押送着王仁则一行人向河阳县城内而去。
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