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城的东南侧,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里,程先贞趴在门口,透过门缝向外观看。
没有任何动静,这让他安下心来,转过身,长长出了口气。
这可真是惊心动魄!
谁能想到,原本该呆在山东的俞国振,会突然出现在金陵城中,还派人来找钱谦益,偏偏他今天就凑在了钱谦益那边!
当真是运气不佳啊。
喘了两口气,程先贞定了神,便看到站在自己身前的人影,他呀的一声惊呼,险些跳了起来。
“正夫贤弟,何必如此?”那人笑吟吟地道。
“原来……原来是你。”程先贞惊魂未定,长长叹了口气:“心葵先生,你何时来的?”
“来了不久,怎么,正夫贤弟不欢迎?我可是给你带来了不少钱来了。”
“欢迎,如何不欢迎……”
程先贞望着此人,心中情绪甚为复杂。
被称为心葵先生的名为董廷献,他原是周延儒的幕僚,吴昌时、周钟等人之好友,周延儒为首辅时,他与吴昌时二人把持内外,凡欲见周延儒求办事者,必先给其贿赂。李闯入京之后,周延儒从牢中得脱,他却与吴昌时等一起,落入李闯的手中。
原本以为他已经在乱军中死去,不曾想,他不但还活着,而且活得还很滋润。
“心葵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新的吩咐?”
“主上已经见过正夫贤弟的稿子了,击节称赞。仅此一稿,便值千金。”董廷献将一个布口袋拿了出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让程先贞双眉微微一急。
“程某岂是为这些阿堵物?”程先贞断然拒绝,他盯着董廷献:“程某只为天下儒门寻个出路,所怀者乃大公之心,心葵先生便是给付再多,亦……”
“知道。知道正夫贤弟你是正人君子。”董廷献说这话时多少有些不屑:“这不是给你的,这是给你办报的,上一期报纸。耗应该不少吧,主上见了很是欢喜,说你有翰林之才。惜哉大明失人啊。”
“此话休提,心葵先生口口声声主上,贵主上却藏头露尾,心葵先生,你不觉得……”
“我家主上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儒门道统不至断绝!”董廷献肃然道:“并不是信不过正夫兄,而是知道得多了,对正夫兄没有好处,你我都知道。俞国振神通广大!”
程先贞捏着那个钱袋,没有再说什么。
“这是下一期报纸须要关注的主题,崇祯三年至今人口变化,由此看俞国振见死不救发国难财之本意。”董廷献见程先贞沉默下来,便又将一张纸交给了他:“旧年俞国振不是要求诸方势力做人口统计么。正好与崇祯三年有一个对比!”
去年时,俞国振召开各方会议,提出要统计华夏人口户籍,这是大事,各方便都做了,甚至连吴三桂在京师。也进行了人口统计。这组数据恰恰在七月公布出来,其中山`东人口不减反增,两广人口急速增加,川境略有减少,湖广、江西等地基本持平,晋陕豫因为连年灾荒人口减少得很快,而南直隶、京师的人口减少,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南直隶的人口总数少了接近四百万,京师人口少了也有这个数字。
当初数据在新襄日报上通报出来时,还配有评论,说正是因为华夏军略委员会的德政,所以由其控制的地域上人口出现了增长——根据统计,除了自然增长之外,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都是来自于不堪忍受迁移而来的移民。
当然,这些数据中是没有计算安南、南海和大员岛的人口,否则的话,那增长率就太吓人了。
“这串数据有什么问题?”程先贞愣了一下问道。
“数据自然没有问题,但为何俞国振治下人口增长而别地却人口削减?我们可不是傻瓜,无非是以邻为壑,让别的地方不停出现问题,然后自己这边捞好处罢了。正夫,以你的文笔,应当有办法吧?”
“这个……自然是没有问题!”
“俞国振总是说,他手中的报纸,要针贬时弊,如今这可是大时弊!若是他听,那么就要将他治下的几百万百姓遣回原籍,这其中发遣费用就是一大笔开销,而且因为这些劳力离开,他手中会出现用工短缺,他引以为傲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便会大打折扣。”董廷献阴阴一笑:“到那时,我们就更不必怕他了。”
“俞国振没有这么傻,自毁长城的事情,先帝常做,俞国振么,不会做。”
“那也好,正好坐实了他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的面目,他再用什么大义号召天下人,天下人就要三思了。”
程先贞心中暗暗佩服,这个董廷献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