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官职,反而让他在朝中各势力间左右逢源。当然,众人都明白,这种情形,到今天就要为止了。因为此次给俞国振议定勋爵之后,朝中各派就会去拉拢他,若拉拢不成,那么就会成为敌人。
崇祯连连叹息:“此皇天护佑,列祖列宗护佑,故此天降俞济民,以卫我大明社稷也……我大明至忠至贞之人,不过有二,一是石柱秦良玉,一是无为俞济民……”
他此话说出,周围一片愕然。
秦良玉是什么人物,众人都明白,当初秦良玉丈夫为太监所害,而秦良玉仍是对大明忠心耿耿,凡朝廷有召,无不响应,率着她一万白杆兵东征西讨,不仅战功卓著,同时也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她的两个兄长,全部为国捐躯,她儿子的岳丈,也阵亡于与建虏的血战之中。
但是,无论秦良玉立下什么样的功劳,她终究是一位不入朝的土司。
天子难道说……是想让俞国振与她一样,不入朝?
这倒是群臣们想得多了,崇祯只是有感而发,随口一语罢了。如何赏赐俞国振,他心里也没有一个定论,原是想让这些大臣商议一番的。
这次朝会时间很长,但崇祯却没有往常的疲惫,而是兴致勃勃地听着诸人的讨论()。朝中大臣们一个个引经据典,俞国振的功绩也被反复提起,每听到一次杀了一名满人的超等公,崇祯就要笑一次,再听到杀了七千余建虏,他又要笑一次,救回十余万百姓,他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故此,当下朝之后,他的腮帮子都是酸的了。
“皇后,你说这俞国振,可不真是朕的福将么?”兴奋劲儿未过,他专门找着周皇后道:“啧啧,朕当初遣他出去的时候,可真没有想到他能做得这么漂亮,朕原来就想……他能多杀几个建虏,替朕出口恶气就好了。”
“这也是陛下慧眼识人,不过,他的赏赐事情,最终结果如何了?”周皇后温柔地笑道。
旁边的小公主朱媺娖眼睛也瞪得溜圆,等待着崇祯的回答。
崇祯倒是不急,拉过朱媺娖笑道:“小坤兴觉得,当与俞国振什么赏赐?”
周皇后脸色微微一变,她疼爱朱媺娖,却不希望崇祯拿这种国家大事来逗朱媺娖玩,大明可不是大唐,不需要干涉政务的长公主!
但等她阻止已经晚了,朱媺娖扬着下巴,响亮地回答道:“父皇赏个大大的官给他,让他入宫陪父皇玩儿,天天逗父皇开心!”
童言无忌,但回答得却是妙趣,崇祯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若是召俞国振入宫,岂不是要将他阉了当太监,小公主这话,分明是不懂事的孩子说的。但却是一片孝心,大约是见到父皇一提到俞国振就开心的缘故吧。
“他可不能入宫……群臣最后议决,为俞国振议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南海伯之爵,督抚安南、占城、真腊等南海诸国,如云南沐氏,赐丹书铁券如制。”
“咦?”周皇后听得这个,讶然挑眉()。
单以爵位而论,俞国振以一介平民而直升为伯,算是重赏了。宣力为武爵的称号,守正则为文爵的称号,宣力守正并举,恐怕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因此这个伯爵爵位虽然只是最低的第四等,却也是少有的。
但让周皇后默然不语的,是“南海伯”这个封号。
这个封号中,可以看出崇祯与群臣的意思,重爵厚赐是没有错,却要将俞国振打发到南海去。俞国振家乡是在无为,立功是在南直隶,封侯之功是京畿,按理说,封无为伯、平辽伯,都是正常,可却封一个南海伯侯,特别还说要他督抚南海诸国如黔国公沐氏,这其中的意思,就耐人寻味了。
说好听些,是让俞氏如沐氏一般,世代承爵,与大明休戚与共。说不好听些,分明是朝中群臣觉得俞国振此人是个大麻烦,放在朝廷心腹之地不放心,不如扔到南海蛮夷之地。
“封地在何处?”
“便是会安。”
也就是说,将俞国振自己打下的会安封赐给他,这算盘当真打得如意。周皇后从不干涉政务,听得这里,也不禁生出了怒意。
她脾气很好,向来极少发怒,但要是发怒,便会称崇祯过去的封爵:“信王,信王,他日京畿再有动荡,孰人前来勤王?”
崇祯也不禁老脸一红:“国家名爵,不可不慎,朕知道这有些委屈俞济民了,故此还有意拜其为太子少保。”
听得以俞国振为太子少保,周皇后心里又是一动,这是正二品的虚衔,又是没有实权,但至少证明,天子对于俞国振是极看重的,故此有留为太子所用之意。
“还是……太轻。”周皇后喃喃地说了一句,然后不发一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