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佛门好修行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犯戒的行为。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精通医术的神僧,他们中有东晋时代的佛图澄、竺法调;

    南北朝时代的那连耶舍、昙鸾;隋唐时代的法进、法喜、神智等等。他们或常住一寺,或游行村落,为病人解除痛苦。从南北朝时代起,在佛教势力影响下,还办起了若干收容穷苦病人的医院。《太平广记》中记载唐代的洪防禅师在河南建龙光寺,并在寺中建立一座“病坊”,也就是收容贫困病人的医院,收容的病人常有数百人。洪畴完全靠自己行乞化缘来维持病人的生活,并为他们治疗,一天也不懈怠。他的事迹被

    武则天得知,受到特殊的礼遇。像少林寺这样的大寺甚至还设有药局,选僧人中精通药理者主持,为穷人看病施药。

    (3)挖井植树

    古代没有自来水设备,不沿河靠湖的地方吃水往往就要靠打井,因此挖一眼水井,对百姓的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僧人开挖的专为百姓服务的水井称“义井”。在历史上,这类“义井”十分常见。和尚们还积极参加水利事业,围湖造田,凿石通渠。南宋抗金名将李纲曾专门写诗称赞僧人对水利灌溉事业的贡献。

    禅寺多处于山中,本来就为绿树所环绕,而僧人们也不倦地植树造林、装点环境。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先驱。比如《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洛阳里的永宁寺等寺院虽处在闹市中,但由于僧人不断植树,使绿树成行,环境优美,给周围的都市居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宋徽宗年间,浙江省象山县圣寿禅院住持永净,曾在蓬莱山植树10余万株。(4)架桥修路

    中国古代僧人对交通事业也贡献不小。隋唐之交,四川僧人道渊,不忍看到渡锦水江的百姓因渡船倾覆而溺死的情景,发愿要在锦水江上造一座吊桥,最终以众人的力量实现了弘愿。

    试度为僧

    自唐朝以来,僧人修习佛教典籍不仅是他们日常的主要功课之一,还是他们能否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重要前提。因为从唐朝开始,对僧尼要举行考试,也就是“试度”。

    试度,就是通过考试经文,合格者方可受戒为僧。这种制度始于唐初高宗时候。据《大唐三藏法师传》记载,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有关部门对要求出家的童子150人进行经文考试,由高僧玄奘亲自监考,通过者才能正式剃度出家。到了唐朝中叶,“试度”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唐中宗诏令天下,通过考试经文录取僧人,就好像学子通过科举取士一样。这种制度自创始起,在唐宋两朝一直被严格遵行。

    根据记载,试经在敕令下达后有3个月的温习时间。试经要读500页经文,读300页的就算及格。年龄在50岁以上的僧人,或者平时戒律精严、为僧众共知的高僧都可免于考试。

    五代时,试经的科目有所增加,包括“讲经科、讲论科、表白科、文章应制科、禅科、声赞科”。要成为正式僧人必须比试经文,如不遵守这一制度,犯规僧人和他的师傅都要处以徒刑。

    宋代,试经的制度更加严格。地方官员如果不经过试经私自允许僧人剃度,要被解职。而私自剃度的僧人以及他的师傅等人要被处于流放之刑。在金元以至明朝,试经的制度一直都有记载。有记载指出,至明朝中叶,试经的制度不仅没有废除,而且依然十分严格。一名僧人要得到度牒,必须经过僧道管理部门的初试,初试通过后要经过地方政府验明身份后的正式试经,最后还要经过礼部的复试,真有点科举考试的味道。

    不难想象,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中国古代僧人不能不苦读经书。真是:

    夜静更深自诵经,意中无恼睡魔惺。虽然暗室无人见,自有龙天侧耳听。(摘自《缁门警训》)

    喇嘛考博

    藏传佛教的寺院,既是信仰的中心,又是政治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的学校和研究院。尤其几座著名寺院,实际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