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也在所不惜,一定要重赏所有远征南疆的将士。大汉民族要开疆扩土,就需要千金买马骨的魄力,更需要一大批敢于富贵险中求的铁血勇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晴空万里,凉风习习。
领军将军府。正堂上,一壶冒着热气的清茶摆在案几中央,刚从大将军府议事回来的诸葛亮梳洗更衣之后,招手示意司马懿一同饮茶。
您没有看错,此时与诸葛亮相对而坐的正是司马懿。他现在是大将军府的书记掾,跟随李利一年之后,五天前被李利派到诸葛亮身边担任主簿。所以诸葛亮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他需要一天到晚跟在诸葛亮屁股后面,随时听候吩咐,片刻不得空闲。
现如今,除了李利之外,只怕没有人知道此刻坐在堂中叙谈品茶的两人,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将是一对冤家对头,一对不死不休的劲敌,彼此争斗多年,直到一方病逝之后方才罢休。与此同时,他们俩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彼此都很了解对方,任何细节都不放过,将对方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秉性摸得通透,甚至超过他们对自己的了解。
但是,此刻他们却坐在一起喝茶,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在同一个主公麾下效力,有着共同的目标。或许,司马懿并不是真心效忠李利,但眼下他别无选择,只能心无旁骛地做好份内之事,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至于他以后有没有更大的野心,此刻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自身处境可以制约一个人的所有理想和抱负,时间会慢慢磨掉那些不切实际的锐气和棱角,令其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为了家眷和亲人而妥协,最终放弃最初的梦想。
“再过半个月就是登基大典了,甚是繁忙,若有怠慢之处,还请仲达兄见谅。”亲自给司马懿倒上一盅茶,诸葛亮笑呵呵地给他道歉。的确,司马懿已经跟随他五天了,忙前忙后的张罗各项事宜,把他交待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严格说起来,这些天里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忙碌,毕竟他只是动动嘴,而司马懿却要一件件落实,辛苦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辛苦归辛苦,确是司马懿的职责所在,谁让他被派到事必躬亲的诸葛亮手下做事呢。
“军师言重了。在下才疏学浅,理应追随军师多学习、多历练,如此才能有所作为。承蒙军师不弃,多方提点,在下感激还来不及了,何来怠慢之说?”司马懿恭声答道。
诸葛亮微笑点头,清晰认识到司马懿确实不简单,沉稳持重,说话办事滴水不漏,军政事务尽皆熟谙于心,真是难得的干才。这样的人才稍加历练之后可堪大用,于是他觉得有必要和司马懿深入交谈一番,毕竟以后还要长期共事,彼此加深了解有益无害;若能诚心相交结为知己,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念至此,诸葛亮一边抬手示意司马懿喝茶,一边微笑道:“主公曾对我说,仲达乃百年不遇的大才,起初我还心存怀疑,但五天相处下来,方知主公所言不虚。仲达行事果断,心思缜密,把我交办的每件事都办得十分妥当,昨夜我稍稍留意了一下,发现即使是我亲自去做,也未必能处理的如此之好。由此可见,仲达之才不逊于我,此前只是不得明主而已,此番得遇明主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假以时日必定扬名天下,对此我深信不疑。”
说到这里,诸葛亮示意司马懿不必过谦,接着说道:“如果仲达愿意,此后你我就以兄弟相称,仲达年长我两岁,我便以仲达兄相称。不知仲达兄意下如何?”
“这、、、”司马懿闻声惊诧,顿时无言以对。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年少成名的诸葛亮竟然能和他平等论交,而且还给予对他如此高的评价。这让司马懿大感意外,顿生措手不及之感,无所适从。
在此之前,司马懿对诸葛亮一直抱着戒备之心,唯恐他故意给自己使绊子,从而拿住把柄,致自己于死地。因为李利曾经就想杀他司马懿,却碍于自身颜面,不想背负出尔反尔的恶名,所以才让他活到现在。
如今诸葛亮刚刚远征归来,李利就把他派到诸葛亮帐下听用,这让司马懿不得不怀疑,李利想借诸葛亮之手杀他。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