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口的一场闹剧,在李利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挥手之间宣告结束。
当孙策搀着太史慈对他道谢时,他以“之前所言都是戏言耳”,一语带过。
于是一场纷争便在李利轻描淡写的“戏言”当中,烟消云散,消弭于无形。
然而李利这番“戏言”却让孙策及其麾下江东军饱受惊吓,诚惶诚恐,如临大敌的攥紧兵器,心神绷得紧紧的。直到最后,方知是虚惊一场。
闹剧散去之后,孙策带领帐下部将跟在李利身后进入大营。
当日,李利于帅帐设宴,盛情招待孙策帐下一众将领,并特意派去两名随军郎中,给受伤的太史慈包扎伤口,医治内伤。
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前一刻双方剑拔弩张,后一刻却亲如一家,不分彼此。
前后始末,主动权都在李利手里,全凭他一言而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间尽显强者风范,令人无从揣摩,莫测高深。
筵席上,孙策帐下将领逐一与众人见礼。
这一见,让之前还对孙策的遭遇于心不忍的吕布惕然心惊,大开眼界,方知自己小觑了孙策,低估了江东军的实力。
实际上,孙策的实力并不弱,至少不比他吕布弱小,甚至于实力犹在他吕布之上。
仅从此次跟随孙策前来大营会盟的江东将领身上,便可见一斑。
除了刚才被李挚打伤的太史慈之外,跟随孙策前来大营的江东将领还有:孙静、孙贲,吕岱、九江周泰、蒋钦,陈武、吕蒙、潘璋,朱治、朱然、朱异。吕范、吕据等十数位将领。这些将领除了寥寥几人年岁稍长之外,余下全是清一色的年轻将领,一个个朝气蓬发。锋芒毕露,看起来都不是好相与的寻常角色。只不过眼下这些将领都不出名。或者说他们在江东之外的其它州郡没有什么名气,属于籍籍无名之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打出自己的名号。
除了这些将领之外,最早跟随孙氏父子征战南北的程普、黄盖和韩当等老将,此次都没有跟来。显然此举便是为了这些年轻将领更多锻炼机会,为此他们甘愿留在江东,替孙策稳定后方。看守家业。
此外孙策此来还带着两名文士,或者说是谋士或军师,他们分别是:广陵名士张纮,字子纲,现任江东长史;另一人则是吴郡顾雍,字元叹,现为随军主簿。
纵观孙策帐下一众文武,除了孙策本人和广陵名士张纮二人小有名气之外,余下全是一群无名之辈。然而这只是吕布、陈宫和公孙瓒等人看法,郭嘉对这些来自江东的文臣武将却很感兴趣。而李利更是眉开眼笑,眼底闪过一抹凝重之色。
的确,时下这些江东将领和文官都没有出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平庸无能。恰恰相反,这些人都不是庸者,而是极有发展潜力的一群人,只是眼下他们还没有遇到展现才华的机会,尚无用武之地,是以只能暂时蛰伏待机。
或许,此刻只有李利知道眼下这批人可不简单。别看他们默默无名,甚至有些愣头愣脑,看起来像愣头青似的。但是不久之后一个个都将成为江东的顶梁柱,肱骨之臣。
历史上。吴国的大半武将此刻都到齐了。
短短数年之间,这些未来吴国的名将和能臣。全都聚集在孙策帐下,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振翅欲飞。眼下,他们只差一个契机,一个可供他们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孙策羽翼已丰,势力已成。一旦袁术彻底灭亡,那么江东孙策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犹如大鹏展翅一跃千里,一发不可收拾。
可惜的是,正当孙策踌躇满志之时却遇到了李利。
眼下李利已将势力触角伸向扬州,而孙策占据江东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渡江北上,在江北扩张地盘。这样以来,李利就成了阻止孙策挥师北上的最大的拦路虎,而孙策也是阻挡李利收取江南的最大障碍,还是目前与他争夺淮南的直接对手,以及占据淮南之后的巨大威胁。
这种局势,不仅李利心中了然,孙策同样心知肚明。而今彼此心照不宣,各自都有自己的盘算,都有自己的图谋。
正因如此,明知自己与李利是敌非友,早晚都将刀兵相见,但是孙策依然率军前来会盟。
事实上,孙策还是最早响应李利号召的诸侯势力,也是最早加入讨袁联盟的成员。只是此前他独立攻打袁术,或者说他之前一直借着讨袁联盟的旗号,伺机抢占地盘,至于袁术是死是活都和他无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