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沈继先需要进货时,就拿着纸币到钱庄换成银子,然后出山进货。
相对来说,纸币比银子和铜钱方便的多,最起码一点,拿着轻快,一串铜钱至少也得好几斤,可拿跟一串铜钱等值的纸币却只有几钱。
最关键的是红山岭的老百姓们相信李景,跟李景认识已经两年多了,老百姓知道李景决不会骗他们。
再加上沈继先的店铺在推波助澜,让老百姓们最好拿纸币来买东西,李景的纸币很快就在红山岭推广开来。
到最后,就连给士兵们发饷用的都是纸币。
原因很简单,用纸币一样能买到东西,士兵们干嘛出力揣银子,不小心掉了找谁去?反正需要出山买东西的话,随时都可以在红山岭的钱庄换成银子。
就算出山时忘记了兑换银子也不要紧,城里还有景记钱庄,到那里同样也可以兑换。
有人说,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运气好,碰到了好机会,这句话虽然不完全正确,可有时确实是这样,不过,能把握住机会的人,也是需要能力的。
杜老九在淇县是个小角色,他只是一家小杂货铺的小老板。
杂货铺的生意只够维持他一家年吃年用,因此杜老九手里并没有多少钱,他做梦都想碰到发财的机会。
不过杜老九知道,如果他整天窝在杂货铺当中,他是永远不可能发财的,于是他每天都在淇县转悠,希望能碰到什么机会。
可惜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杜老九转了几年还是老样子,为此淇县的人已经不再叫他杜老九,而是叫他杜老转。
但是杜老转这些年并没有白转,这几年他一直在用心观察,可以说,对淇县的了解,恐怕县太爷都没有他清楚。
杜老九转了几年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淇县的人好像越来越穷,尤其最近这一两年,老百姓穷得连买东西的钱都没有了。
起初杜老九并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穷人多是正常的,要是富人多才不正常。
但是没过多久杜老九就发现事情好像不太对,因为淇县的老百姓并不是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些人并不都是贫农,相反很多人家的土地还不少。
对这个发现杜老九很奇怪,这些人怎么会没钱?直到有一天,他那看店铺的老婆告诉他,左邻右舍想用东西跟他换油盐酱醋时,他才明白过来,淇县的人穷不是说他们生产不出粮食和各种物资,而是大家手里没有用来交易用的铜钱。
杜老九虽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他一个杂货铺的老板能解决的。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在钱庄兑换银钱。
杜老九清楚地看到兑换银钱的那个人拿出一叠纸,最后却只兑换了五两银子和一小部分铜钱。
杜老九很奇怪,他知道在淇县开的这家景记钱庄是做什么生意的,也知道在里面进出的都是些什么人。
可眼前进行兑换的这个人显然并不是商人,拿得也不是那种钱庄兑换的凭票,倒有些像早已不被老百姓认可的大明宝钞。
等那人兑换完出门,杜老九急忙把他拦住,询问他是用什么兑换的银钱。
那人倒也实诚,当下便把红山岭景记钱庄发行钱钞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说景记钱庄自行发行钱钞,杜老九大吃一惊,听说有人私铸铜钱,可从没听说还有人私发钱钞,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不过杜老九随即想到,这种只在山里使用的钱钞,官府决不会吃饱了撑的去追究。
猛然间杜老九想起一事,现在淇县境内正缺铜钱,这种纸钞能够流通的话,那不是马上就能改变淇县无钱可用的困境吗?
如果自己能把这件事运作起来,那么以后淇县的各家店铺还不得把自己当祖宗一样供着?
不过杜老九深知,要想让钱钞流通,前提必须是能够随时兑换,这需要钱庄拥有足够的现银做保证,而且还得拥有绝对的信誉,只要钱庄能做到这两点,那么钱钞流通就有了保证。
好在杜老九知道景记钱庄虽然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信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只看钱庄能不能拥有足够的现银,能不能提供足够老百姓使用的纸钞。
听杜老九问景记钱庄储备了多少现银,柜台的伙计们笑了。
柜台的伙计告诉杜老九,像杜老九家那样的小杂货铺,景记钱庄随时随地就可以开个几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