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
这般天时地利人和,使得魏斯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产业布局和推动上。由于军工订单战后极度萎靡,克伦伯-海森工厂重建的枪械生产线只动用了三分之一的产能,生产精致的纪念枪械和各类民用枪械,其附属枪械研发部门因应军方战略调整,重点研发轻型化、自动化枪械,本地熟练工人完全可以满足这两方面的用工需求,短期之内没有大规模招工的必要,主要是招揽和培养中高端人才。
与劳伦斯家族的合作已经深度开展,传统模式的汽车组装和发动机生产依然放在劳伦斯先生的故乡科莫森,新的农林机械制造厂和技术研发部门在自由落地运河北岸工业区落地。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和调整后,工厂新建的第一条农林机械生产线已经进入了正常运转状态,当前可生产装配三种规格的农用拖拉机,每月总产量最多可达180台,附属生产线用来制造配套的各式耕具和拖车,包括可用来短途运输木材的平板拖车。
尚处于筹建阶段的第二条农林机械生产线,将用于制造装配履带式农林车辆,计划主推履带式推土机和履带式牵引车两款产品。在多山多林的洛林地区,履带式农林车辆比起传统轮式拖拉机、牵引车更具实用性,在开垦、伐木、勘探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当然了,金属质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军事用途,其实到了战争后期,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开始使用突破能力更强的履带式战车,只不过战术理念的差别,使得诺曼军队和联邦军队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诺曼人继续强调地面作战的快速机动,制造和装备的主要是快速轻装甲履带战车,其构造如同给装甲战车换上了履带动力,联邦军队的地面战术强调稳扎稳打,他们选用了重装突破型履带战车,其构造相当于装备了火炮的重型履带推土机。且不论这些履带战车在不同战场、不同战况的实用性如何,联邦军在战争时期向多个工厂发出了技术指标和生产指令,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克伦伯-海森工厂能够顺利引进对应的设备和技术。此外,魏斯在网罗这方面的人才时,刻意关注了那些曾经为军方或是军工企业服务的工程师。这类人才通常不会流入市场,但也有例外,有的人外出多年,特别是经历了战争之后,希望落叶归根,回到老家发展,有的人觉得不受重视,希望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因而考虑改换门庭。
生产逐渐步入正轨,销售好坏是盈利的关键。洛林是传统的矿业、林业区,农牧业较为分散,以索姆索纳斯为例,北部的开阔地带适合耕种或畜牧。但凡新事物,人们总会有个心理适应期,出于对这种规律的认识,魏斯没有采取传统的销售推广方式,而是发动洛林工业者联盟的成员,让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农业机械的推广中来。比如:他们可以从农林机械制造厂租用或是代理农用拖拉机,选定某个村镇或某片农田密集区,等到春耕之时,将这些农用拖拉机提供给农场主和农户们使用,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果是租用,那么租金之外的收益便是纯赚;如果是代理,农林机械制造厂根据使用情况给予一定的代理提成。这两种方式相较于直接购买更为灵活,哪怕一穷二白,没有资金,也可以参与进来。
在洛林,适合耕种的土地往往分散在那些河谷、洼地以及湖泊地带,往往一到两台农用机械刚好覆盖一个区域。相较于传统的畜力和人力,农用机械的效率无疑更高,节省出来的时间,农户可以用来开垦更多的土地,也可以腾出精力来从事其他有效益的生产活动,譬如养殖、采摘、伐木等等。因此,以赊销、租用、代理为突破口的农机战略上线后,便迅速展现出了灵活策略的强大生命力。商业方案一经公布,只短短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已经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便被租借和代理一空。
由于洛林的农耕用地总体上还是偏少,魏斯早早将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纳沙泰尔联邦州,那里有大片的适合耕种的土地。在那里,农用机械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生产和使用,但正通过租借、代理方式推广的新型模式还很少见。在纳沙泰尔的南部,有的农场主一口气就租用了十台农用拖拉机,缺乏资金的代理者也络绎不绝。
光有机器还不够,在这个冬天提前招募了数十名青年进行了农机操作维护培训,并安排他们在生产线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利于他们了解这些农用机械的构造,从而掌握最基本的维修维护技能。在各种农业机械租用或代理出去之后,他们迅速前往各个推广点,传授使用方法和维护技能,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优质产-销-管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