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已经停车的舰队群正安静的待在马尼拉外。天上四处都是巡逻警戒的舰载机,除了在外围警戒盟军潜艇的驱逐舰外,剩下的巡洋舰和战列舰组成一字型,所有的主炮都对准了马尼拉。
在最大的霍去才上,位于太平洋战区战术指挥中心的上方,这里是南海舰队战列舰分舰队的指挥中心,也被称之为战勤中心。控制整个战列舰分舰队的一切任务和行动,是这支战列舰分舰队的大脑中枢。
而此时,进攻菲律宾的海军舰艇,通过临时的编组。此时的霍去才,控制了这里一艘昆仑山级战列舰和所有的防空巡洋舰,专属任务,主要就是支援地面进攻的海军陆战队,为他们提桂炮攻击或者掩护。
在临时舰队指挥中心内,地面部队总汇过来的情报越来越多,而舰队的舰炮平均每一分钟都会怒吼一次。这也说明,地面战斗任务的繁重和日军的防守能力。
“地面部队来电,东南区域,坐标xxxxxx,需要舰炮支援,目标直径三米,为圆形目标。我方部队距离目标五十米。”
“命令火控中心,以坐标xxxxxx为中心,周围二十米为重点打击目标。”
“地面部队来电,请求火箭炮密集火力支援,攻击目标以坐标xxxxxx为中心点。”
“命令火控中心,将此坐标交付巡洋舰编队。自行评估火箭炮攻击强度。”
……
像这样的声音不断在这个战勤中心响起,每一个海军通讯兵待着耳机。不断接听无线接收而来的消息,然后大声喊出来,由战勤指挥官向舰队火控部门,传达攻击的命令。
地面战场,马尼拉城内,林孝他们连队所在的战场上。
在付出两个士兵受伤的代价下,林孝所在的战斗班将东侧碉堡摧毁后,其它两座碉堡失去掩护。威力大减,相继被另外两组尖刀班攻破。防守日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当然,就算他们投降,中华方面也不会接受。
而此时城中心的日军重点防守目标,已经暴露在海军陆战队的攻击锋芒中。不单单是日军防守马尼拉的指挥部。也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他们能如此迅捷的攻占三座日军碉堡,得益于机动灵活的战术,充分发挥突击步枪的近战优势。而火焰喷射器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两者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配合默契。
当然他们也可以呼叫炮火支援。但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这些日军暗堡实在是太坚固了,除非是大口径舰炮连续命中两次,或许才能直接攻破。就像此时的日军防御群,和之前浅滩上的暗堡。这些异常坚固的堡垒,并没有在舰炮的攻击下被摧毁。
并不是说中华的舰炮不犀利。要是他们此时的攻击目标是大和号,那一发炮弹下去。最少可以轰开一个三四米的打洞。可当这些舰炮面对厚实的钢筋混凝土,那就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必将钢筋混凝土在里面钢筋的作用下,有不小的韧性。并非那么快就能攻破的。
而马尼拉里面最中心的日军防御圈,为什么他们大胆的把防御圈修建在中华的舰炮和航弹的攻击之下,就是因为这些日军对这片区域内的防御设施有足够的信心。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管是登陆前的炮击,还是之后登陆完成后的炮击,都没有对这些完全被钢筋混凝土包围起来的建筑照成多大结构性的伤害。就算现在上面的钢筋混凝土外结构已经到处是被轰开的大洞,但对整体的构架,并未造成太大的伤害。
对付这样的家伙,或许需要导弹或者像轰炸三座大山时使用的那种超重磅航弹才行。如此一来才会对这个防御圈,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奋战,尖刀连在完成先期的攻击任务后,所有人员迅速汇合。留下伤员交给其他部队照顾,让他们帮忙送往海面上的医疗船。
其他人继续向城内挺进,目标日军指挥部。他们高速穿插,不理会少量日军散兵躲在废墟中的袭扰,径直冲向位于城中心的日军指挥部。
穿过一片废墟后,日军指挥部赫然屹立在前方百米处,外围防线分三道配置,战壕碉堡密布,最外边还有铁丝网拦阻,防守极为严密。
林孝、张大文等人是最先靠近日军指挥部的,马上用手持电台和师部直接取得联系,希望能集中兵力重点突击。特别是需要装甲部队的支援。
日军阵地防守严密,尖刀连若再各自进攻,恐怕很难突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