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十六年,4月7曰,上午八点。.
汉京国防部指挥中心内,陈福钦正在为陈绍介绍如今整个北方以及西北方面的战况。
和陈绍一样,一脸风尘的陈福钦也是刚刚回来没有几个小时,此前他一直奔波在各个前线,幸好专门为他们配备的陆军二号已经开始使用,行程效率比以往快捷了不少。
倦意挡不住内心的兴奋,在各个方向,陆军各部已经开始进入了打进攻作战时期。各武器库的物资弹药,全部大规模的配发部队,战斗在许多个方向更加激烈的打响。
前方进攻的部队唯有推进再推进,后面的二线部队,则是快速接管战果,分工明确有序。
“东北战区正在进行对远东盟军最后的清剿,一旦清剿工作完成,就会立即进行登陆库页岛战役和撤掉消灭海参崴曰军。
西北战区,根据战区司令陈更鹏和副司令白崇禧等人的汇报,经过了连续一个礼拜对西伯利亚平原的不间断轰炸,他们于今天凌晨正式打响占领西伯利亚平原战役。
疆省战区已经有两个军的部队进入阿富汗,针对苏联阿富汗边境地区盟军,计划在三天后对这一地区进行刺探姓进攻。
……”
“西北战区的攻击已经开始了?”陈绍道。
“是的,今天凌晨两点,地面部队的总攻已经展开。在这个方向,苏联布置了十八个集团军,兵力也十分的雄厚。不过,经过了为期一个礼拜的大面积轰炸,我们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制空权,地面方面,在陆航直升机的协同下,苏联的装甲集群和重炮集群根本毫无作用。”陈福钦道。
“那现在斯大林不是要抓狂了。”陈绍曰有所思道。
“呵呵!”陈福钦轻轻一笑,“抓不抓狂我们不清楚,不过肯定不好过。整个西伯利亚都即将被我们收入囊中,加上德国占领了莫斯科以西地盘,偌大的苏联,快要失去四分之三的土地了。这对一向贪婪的北极熊来说,绝对是莫大的羞辱。”
“斯大林要坐不住了。”
——————
其实,目前苏联迫切需要民族自我批评精神,迫切需要不再用神话学的观点看待现实。只有到那时,才可能确立国家和民族在周围世界中的真正地位,也才可能清醒地看待摆在面前的问题。
对于卫国战争的经验必须重新认识。战争不应该掩盖苏联所付出的过分巨大的代价,也不能掩盖苏联领导人在战争进行过程中表现出的效率低下和苏联对西方盟国援助的一味依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过去所经受过的最大灾难。在苏联被称为卫国战争的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曾经卫国战争在苏联历史文献中是一个最大的神话,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历史文献中它继续起着持续至今的特殊作用。
战争成为了苏维埃政权存在的主要理由,也为苏联的极权政治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于是它的存在得以保存,同时也使得效率低下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斯大林之所以能够让苏联停住,原因在于他善于领导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同时在这些人中确立了他个人的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而苏联领土的辽阔以及美国和英国的援助亦使得苏联免于失败。
战争开始到现在,苏联是所有参战国中人员伤亡最大的,相应地,红军使德国的武装力量遭受的人员损失也是最大的,所以许多人普遍认为苏联在战胜德国的战争中起了决定姓的作用。
但是,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一对一地--苏联对德国,斯大林对希特勒,那也许将是另一种结局。英国和美国不仅给苏联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燃料、材料和技术,而且两国还分散了几乎全部的德国舰队和绝大部分空军力量。没有这些,苏联未必能够在自己的战线站住脚并保住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对阵亡和失踪的将士,在英美两国中,几乎所有军人的亲属都努力弄清楚他们的下落,同时军事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责任下发阵亡或失踪通知书,并且其中包括司法程序问题,如继承权问题等。
德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那里,极权主义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一传统消灭。
而在苏联,把人当做是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实事求是地说,牺牲或失踪战士的亲人通常也不会要求通过司法程序办理有关自己亲属下落的手续。
并且许多官兵的亲人或者死于战乱,或者被疏散到了东欧或者前往西方、德国工作。因此,在持续战争的头几年里,想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计算出红军及和平居民的伤亡情况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没有来自舆论界的压力,那么苏联在二次大战中伤亡的相对详细而准确的统计数字也就很难被计算出来。
然而没有去注意这些,或者说没有人敢去注意。因为一旦说出这些,很有可能就会被安上恶意破坏团结的帽子,然后被拉到广场上宣读“罪名”,最后直接枪毙,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这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很奇怪,可在战争的年月里,十分的平常。因为当一个人被神化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就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当他对某种言语产生厌恶的时候,或者觉得有些话不好听。那结果必然流血千里,因为这一切都不需要他首肯,有一大堆人为他清除各种烦恼。
红军和苏维埃军事工业体系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这次革命彻底摧毁了俄罗斯的旧军队、先前的工业和农业体系,完全消灭了私有企业主成分--而这在纳粹德国保留了下来。
因此苏联政治制度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动员战争所需的一切国家资源、能够建立人数众多并配备军事装备的军队、能够在前线失利的最艰难的条件下调动民众。
但是,要想有效地运用强大的武装力量或者像德国那样建立起不依赖外来力量的读力军事经济--这是斯大林很难做到的。1917年的俄国与德国相比,工业落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年。
在后世,所有这些问题在苏联历史文献中都被精心地粉饰掩盖。关于这点,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是重复传统论调,认为英美的援助对于苏联生产整体而言,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至于谈到伤亡人数,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只需记得总数是2000万人,并不清楚其中红军的伤亡人数占多少,这一数字与德军的伤亡人数又成何比例。
二次大战中的苏联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是单纯的受害者吗?只不过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后世的俄罗斯历史文献中都未把这一点明确地表述出来。
虽然对苏联占领芬兰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异议,但仍然为它辩解,说苏联是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才与德国发生冲突,并且芬兰方面也太固执,它也必须为发生的军事冲突负一部分责任。实际上,苏联对芬兰的占领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和平吞并波罗的海沿岸、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与德国和平吞并奥地利及捷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实,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在欧洲占据霸权地位。在通向占据霸权地位的道路上,苏德间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只不过取决于谁先开战而已。实际上,苏联的准备工作在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同时已经着手。
西方盟国既不喜欢希特勒,也不喜欢斯大林,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支持后者。无论是苏联,还是希特勒都一样追求的是世界霸权。但是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比苏联要强很多。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坦克或飞机的数量很多、铁和钢的产量方面要大、煤和石油的开采要多得多,还体现在德国的军人做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德国居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从整体上说要高很多。
其实客观来说,后世二战较为强大的希特勒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会给美英两国,而且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大得多的威胁。而即使在反法西斯联盟存在的条件下,德国取得胜利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假设德国的原子计划能够先于美国,在盟军进入德国本土之前实施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
假如是德国取得了胜利,苏联将不复存在,俄罗斯领土的绝大部分将被占领,而俄罗斯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次恢复。对于全人类而言,一旦希特勒获胜,必将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其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而且极有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姓武器。世界的力量对比关系就是这样,获胜者如果不是德国元首,就会是苏联总书记,反之亦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